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日前在京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证监会要推动期货法的立法工作,不断完善市场监管,坚守不发生系统风险的底线并始终坚持把风险防范放在期货监管的首位,要促进投资者结构的完善,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合作。
在出席由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举办的“境外期货监管研讨会”时,姜洋发表讲话表示,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期货市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成长起来,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在品种体系建设、中介机构发展、投资者结构、基础性制度建设、市场功能发挥、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包括社会各个层面对发展期货市场的认识需要提高、要解决制约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要着力培养专业人才,以及交易技术、全球化、监管资源不足带来的挑战等。
姜洋强调,目前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期货市场将面临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关键时期。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继续与国际期货监管机构和市场机构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从中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境外市场发展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稳步推进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姜洋说,此次研讨会,美国与英国期货监管机构、自律组织、期货交易所等有关专家,主要围绕市场监管和中介机构监管两大专题,介绍了各自市场的经验做法,内容丰富,见解独到,针对性强,对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市场监管来看,在源头性监管、程序化监管、精细化监管、数量化监管以及发展机构投资者、强化个人投资者风险教育等方面对我们颇有启示;从中介机构监管来看,也促使我们对期货中介机构体系的组成、期货公司发展战略定位等进行进一步思考,对如何完善期货公司监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研讨会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前主席沃尔特·卢肯(Walter
Lukken)、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清算和中介监管部主任阿南达·K.·拉达克里希南(Ananda K.
Radhakrishnan)、全美期货业协会会长丹尼尔·罗思(Daniel Roth)、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名誉主席里奥·梅拉梅德(Leo
Melamed)、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主席理查德·桑德尔(Richard
Sandor)等嘉宾围绕期货市场监管、中介机构监管以及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后期货市场发展新方向等,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发达市场的经验做法。与会代表积极参与,讨论热烈。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全美期货业协会、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伦敦清算所、高盛及巴克莱等9家国际机构代表到会演讲。来自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门的领导,中国证监会各部门、各有关证监局、证券、期货交易所、证券、期货业协会、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期货公司等单位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