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王勇:价值投资“原教旨主义者”
    2009-03-14    作者:余喆    来源:中国证券报

  王勇 工学硕士。9年证券从业经验,5年基金从业经验。2004年加盟泰达荷银基金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研究主管等职务。2008年8月起担任合丰成长基金经理。

  在基民眼里,他是熊市里的抗跌英雄,去年股票型基金排名第一的明星基金经理。
  在同事眼里,他是个性耿直的性情中人,为了原则敢于在投研会上“放炮”。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个性保守,原则性很强。
  他就是王勇,带领泰达荷银合丰成长基金在2008年单边下行的市场里努力抵御系统性风险,将行业基金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正是这位价值投资的“原教旨主义者”,始终不渝地从眼花缭乱的“成长故事”中发现真正的价值,为合丰成长这只很有“个性”的行业基金证明了存在的价值。

固执源于信仰

  “我这个人比较保守,有时候自己也觉得原则性太强,灵活性不足。”说到自己的性格,王勇评价道。
  王勇的固执源自对价值投资的信仰。
  “什么是价值投资理念?它应该像墓志铭一样,一百年后你看这个东西还是对的。”
  作为一位专注于成长投资的基金经理,总会面对无数包装各异、精彩纷呈的成长故事,王勇用来拨开伪装的利器是企业的价值。而在资金推动色彩浓厚、投机心态充斥的A股市场进行成长投资,王勇抵御诱惑的盾牌依然是价值投资。
  王勇的保守源自丰富的人生阅历。学的是电气工程,毕业后供职于银行、私募、券商,最后到了公募基金。但在王勇心中,过去的工作经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银行和私募的经历。工科出身的他毕业后进入一家银行做项目审计,在这里,刚刚进入社会的王勇对中国经济有了第一次近距离观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给一家老牌制造企业做债转股,当时是1994年,通货膨胀已经很高了,什么东西都很贵。厂子当时花了几百亿进行扩张,投产后发现没有需求。审核完,我们发现能收回来的只有不到50亿。”从此以后,王勇对高通胀环境下还拼命进行资本扩张的企业通通“画个问号”。
  离开银行后,王勇投身私募基金,开始与资本市场结缘。三年的经验,锻造了王勇扎实的研究功底,也让他对价值投资有了更深的认识。“从很多成功投资人士的经验看,长期坚持做价值投资,比跟着市场走风险要低得多。”
  2004年,王勇正式加盟泰达荷银。“银行和私募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进入公募后实际是对这些积累不断释放和验证的过程。”
  多年从业经历的积累,给王勇的投资理念深深地烙上了价值投资的印记。“投资的至高境界是简单化,实际上最后就是回答两个问题:好不好,贵不贵。”
  但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总是让投资者在简单的道理面前犯错误。“是不是价值投资,关键看你能不能坚持。市场总是情绪化的,股价波动经常会偏离合理的估值中枢。但我相信,做价值投资,以估值为准绳,风险会相对可控。”

“非典型”基金

  作为一只行业基金,合丰成长对投资范围有着苛刻的要求,股票投资的80%必须投向成长型品种,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技术、医药生物等行业。不过,合丰成长这只“非典型”基金落到王勇手里,却如鱼得水、相得益彰。
  “去年市场存在系统性风险,这只基金的主要投向和宏观经济的相关性较低,确实占了便宜。不过如果市场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普涨行情,我的这只基金就有点非典型了。”王勇调侃地说。
  “作为基金经理,肯定要去适应产品,不能让产品适应你。”王勇觉得,尽管合丰成长对成长性行业的定义比较狭窄,但仍给他留下了腾挪的空间。
  合丰成长的投资范围中,医药股和科技股可以互补。“医药是天生的防御性品种,属于稳定价值型的行业,而科技股弹性很大。”正所谓长线保护短线,产品设计者的苦心让王勇十分钦佩。 “这个产品是公司借鉴海外经验设计的,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我觉得产品设计蛮有逻辑的。”
  不过,国内投资者并没有成熟到自己进行资产配置的阶段,王勇也坦承排名的巨大压力。“投资以价值为准绳,这个肯定要守住。但当市场情绪好的时候,估值会放大,这个时候相对估值也很重要。”
  但王勇心中始终绷着绝对估值这根弦,一旦发现估值高得离谱、市场面临调整时,减起仓来绝不手软。实际上,2008年合丰成长之所以名列前茅,很大程度应归功于年初就坚持低仓位,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基金的抗跌性。

穿透成长迷雾

  合丰成长的“非典型”,给王勇提供了展现成长投资魅力的机会。“因为可选的股票篮子很小,还得保证挑选出来的公司能战胜市场,所以这只基金对精选个股的要求特别高。”
  在多年的投资经历中,王勇对成长性行业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王勇归结为,“成长型投资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公司是否具有估值持续上升的逻辑。”
  谈到成长性行业与周期性行业估值的差异,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企业配得上高估值?王勇认为可以学习风险投资(PE)的经验,看它是否具备良好的盈利模式。借鉴PE的经验,王勇认为好的盈利模式要么有刚性需求,要么企业有定价权。
  “以一家生产抗肿瘤药的企业为例,抗肿瘤的药不像白酒,钱多时多喝,钱少时少喝。得了病必须要治,这个是刚性需求。再看它的定价权是否持续存在,如果需求上升,你有定价权,市场会越来越大,这样的企业赚钱几乎是必然的。”
  不过,成长类企业通常都会把自己的盈利模式描绘得“看上去很美”,如何“借一双慧眼”,分辨出企业确定的增长能力,王勇通常会用现金流来“穿透迷雾”。
  “现金流充沛,而且净利润质量很高,跟现金流匹配得很好的公司,在成长性行业里我会非常喜欢,给它很高的估值。但是一个现金流持续下降的公司,哪怕盈利模式吹得天花乱坠,我也会觉得站不住脚,不能持续。”
  以现金流作为评判盈利模式的落脚点,王勇经常借助DCF(现金流折现)模型对企业进行估值。“我们过去几年做了很多DCF模型,最终得到的结论是DCF的结果可能并不重要,但它给你提供的逻辑很重要。因为你在做现金流折现的时候,要预测公司明年的固定资产投入是多少,增加了多少折旧,营运资金增加多少等等。把这些因素考察一遍,你会发现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关键因素,也会了解企业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案头工作必不可少,但若想真正了解企业的成长价值,还是要做实地调研。“上市公司的调研,我觉得光跟管理层聊是不够的,需要收集竞争对手、上下游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王勇坦言,这些经验都是一再犯错后得出的教训。“企业告诉你的东西有时候是出于自己的目的,多渠道掌握信息,你再和它交流时就更有底,呈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个透明的企业。”

  相关稿件
· 不妨从股民中招募基金经理 2009-02-25
· 法国一基金经理成麦道夫骗局的“殉葬品” 2008-12-25
· 基金经理普遍认为:人民币不可能持续贬值 2008-12-09
· 基金经理林如惠:希望QDII可投资台湾市场 2008-11-28
· 基金经理逢低买入逢高减持意愿增强 200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