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出征,总是败多成少。但有一个趋势还是明显的,那就是企业出征的步伐越来越快了,走出去也确实是未来中国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我们将会遭遇哪些瓶颈?如何让我们出征的步伐能够既快又稳?
出海正当时?
对于当下中国企业出海时机是否恰当,有不同的意见。有观点认为海外出征现在正当时,也有人认为我们现在还不够成熟,不能够在世界经济舞台有一个最好的表现。对此,《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现阶段很合适海外投资。他认为有三大利好因素支持企业出海。一是国际上的直接外国投资,其中并购已经占到80%以上,现在大部分产品生产能力已经饱和,再去重新建绿地、建新厂没有必要,所以要通过并购来实现这个目标。二是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国家提倡走出去。三是由于金融危机,现在的资产价格相对来看比较低,而且相对放松有关限制。 《今日观察》评论员何帆也赞成企业走出去。他说:“如果单纯就价格、行情来说,现在应该说是不错的。金融危机之后,各种资产价格都比较便宜,包括资源的价格也很便宜。”但何帆也指出,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收购之后能不能管好。中国企业缺的就是业务整合能力、金融管理能力。
瓶颈出在哪?
企业出海到底有哪些困难?“对中国企业来说,走出去的最大瓶颈是不了解对方的环境和风险。”成思危指出,我们往往用自己的主观判断代替客观的情况。比如上汽并购韩国双龙的时候就碰到类似问题;首钢在秘鲁也曾经遇到过工会问题;在审查程序上,中海油就碰到了审查程序的问题。 何帆也认为,很多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时候,在先期评估上就存在失误。第一,企业本来是要到海外去收购先进技术,但他对技术的发展趋势却是一个错误判断。第二就是企业错误判断资产价格,尤其金融危机之后,很难衡量企业的资产价格。比如中投投资黑石,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银行出现的亏损都是跟这个有关的。何帆表示:“企业没有想清楚对方能够给什么,这可能是中国企业容易犯的一个主要错误。”
步伐如何快?
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海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问题是如何既达目的又无损失?成思危指出,关键还要做到“管得好,退得出”。他表示,并购和捡便宜货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盲目地去抄底的话,你买到东西很可能就是废品。 何帆对政府在企业跨国并购中担当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政府在企业并购中应该起到积极作用。他表示,政府不仅要把到海外出征的企业扶上马,更重要的是要送他们一程。
LCC索罗斯基金会董事会主席乔治·索罗斯则建议,并购双方要有良好的沟通。而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华金声也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而且还认为,并购中要善于与政府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