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货币政策不如关注结构改革
    2010-04-19    作者:徐斌    来源:证券时报

    经济由复苏逐步转向繁荣的期间,包括央行在内的监管层其实都对形势的发展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因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结果,到底是虚胖还是壮健,不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而由中央政府的改革措施决定。人们紧盯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如盯住中央政府的各项改革是否真正落实。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企业界开始高度重视央行政策基调,因为市场流动性宽松直接与企业效益挂钩。不过,预测央行何时加息或减息,等于是望天打卦,因为决策者自己对未来的具体步骤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不过,央行机构发布的相关报告可以透露出一点信息,因为报告本身可以透露出经济监管层如何看待当前经济走势。我们从中可以推测出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央行网站4月初公布了《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这应该是央行对当前经济走势看法的综合。仔细研读一番,大致可以看出当前监管层对经济的看法是什么。
  总的来说,中国央行对2009年全球经济的看法,与市场看法没有什么不同。报告指出,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将受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和主要经济体扩张性政策退出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在2008年11月推出了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了史无前例的信贷发放热潮;受此推动,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中国较其他国家更快地从金融危机中回升。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缓慢收回其刺激政策,以避免通货膨胀压力积累,不过由于担心危及经济复苏,中央目前正在谨慎行事。央行表示,各国政府很难同时或以相同方式退出刺激措施,这加大了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报告认为,全球主要央行向全球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由于实体经济萎靡不振、投资前景不明朗,大量资金流向金融市场,增大了资产泡沫风险。报告担心,一旦实体经济好转,释放出来的大量流动性必然会造成通胀压力。因此,如何在确保经济复苏的同时,避免出现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是摆在各国中央银行面前的迫切任务。同时,中国央行在报告中又指出,2009年全球经济基本面与全球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存在不一致性。主要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反映了金融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正在恢复,但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已经或将要强劲复苏。报告认为,实际上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主要是由全球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充裕流动性推动起来的。一旦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得不到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足够支撑,新一轮的资产泡沫破灭又将形成新的巨大风险源。
  上述看法,和当前市场观点大体一致:正在脆弱复苏但还没有出现确定无疑的繁荣,经济随时可能因为刺激经济政策退出而出现再次探底。报告中强调,退出计划可能由各国政府部门相互协商统筹进行。这意味着今年中国央行搞一些退出动作之前,不得不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事先要通通气,国际经济政策合作和协商可能将更为频繁。
  透过央行报告中2009年全球金融市场流水账般的叙述,其面对未来的走一步看一步心态很明显:现阶段紧缩货币必然导致经济复苏夭折,可要是不收紧流动性,包括股市楼市泡沫可能再次发酵新一轮资产泡沫,一旦破裂又成为新的巨大经济危机的风险源,中国央行后面如何应对?——不知道!
  我们在今年年初就曾经推测,今年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基本是相机抉择。说白了,就是见步行步。之所以这么说,是2009年中国经济V形强劲反弹,固然是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的结果,但其副作用之大,也是人所共知。如何化解这一前所未有的强心剂的毒性副作用,关键还是要看中央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放开金融、通信、铁路、航空等诸多管制严厉行业的准入门槛,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在这些领域投资兴业。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曾有多次积极财政和货币泛滥引发经济过热的先例,但后来总是化险为夷,其中关键,就在于当时中央政府放松政府管制、释放民间资本活力导致中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现在中央出台多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规定,但能否实际见效,也是未知之数。对此,央行完全无能为力。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是关键,但货币毕竟不是一切。央行一旦开出大剂量的宽松货币强心剂,后面事态发展也由不得货币当局了。
  当经济形势明朗化之后,无论是衰退还是繁荣,决策者出台相关经济政策毫不含糊,央行执行落实也毫不含糊。当经济由复苏逐步转向繁荣的期间,央行在内的监管层其实都对形势的发展一片茫然,因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结果,到底是虚胖还是壮健,不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而由中央政府的改革措施决定。所以,这个形势下,人们紧盯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如盯住中央政府的行业准入政策是否真正落实。

  相关稿件
· 世行:中国当局可考虑结构改革减缓股市波动 2007-05-31
·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 2010-04-08
· [博客]货币政策动向的三个猜想 2010-04-06
· CPI增加居住权重货币政策更灵敏 2010-04-02
· 别误读货币政策 宽松基调不变 201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