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量价调整的途径与信号
    2010-02-03    作者:陆前进    来源:上海商报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等)的方法,调控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及利率的活动。国际上较为常见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是国债,而我国目前主要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则是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央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具体可细分为央行在二级市场上的回购与逆回购交易及在一级市场上发售中央银行票据及国债的行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在于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地、经常性、连续性地进行操作,亦可作为货币政策微调手段,政策弹性较强。实际上,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影响经济,成为“量、价”调整的信号。
  首先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控制资金投放的节奏。央行通过发行央票和正回购操作,回笼资金,基础货币减少;央票和正回购到期,释放资金,基础货币会增加。如今年1月份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回笼和投放,控制市场流动性的变动。第一周,央行公开市场回笼资金1770亿元,本周到期资金仅为400亿元,释放资金1370亿元,意味着央行已经连续13周净回笼资金。第二周公开市场回笼3100亿元,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2080亿元,本周央行实现资金净回笼1020亿元,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已连续第14周净回笼。第三周央行公开市场回笼1620亿元,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2500亿元,本周公开市场实现880亿元的净投放,从而结束之前连续14周的净回笼。第四周公开市场回笼600亿元,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1460亿元,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也实现净投放860亿元。前两周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实现净回笼,后两周实现资金的净投放,保持市场流动性的总体均衡。
  其次是调整利率水平,引导市场预期。如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在连续持平近5个月之后,1月7日终于再度上行,当日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较之前的1.3280%上行1.3684%,上行幅度4.04个基点;此外,当日91天期正回购利率也较之前上行3个基点。在1月12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继上周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上行之后,1期央票发行利率此次也出现上行,幅度约为8个基点;在14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当日发行3月期央票利率与前一期持平,当日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也与上周持平。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上调1年期央票利率,利率从一周前的1.8434%上调为1.9264%,上调幅度为8.3个基点;1月21日,已停滞一周的三个月央票发行利率水平再度上涨近4个基点,至1.4%。央行1月26日维持1年期央票收益率不变;1月28日3个月的央票发行利率也再次持平。货币市场利率往往是存贷款利率调整的先行信号,央行通过对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的调整和控制,引导市场对利率变动的预期。
  再次是控制资金投放和回笼的时间期限长短。目前我国央行周二的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发行1年期的央票和进行28天的正回购操作;周四主要是发行3个月的央票和进行91天的正回购操作,央行通过不同期限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调控不同期限资金的投放和回笼。如1月26日1年期央票和1月28日3月期央票发行量大幅度下降;1月19日、1月26日和1月28日央行还分别暂停了相应的正回购操作,央行通过对不同期限资金的对冲和释放,能够调节流动性到期的数量和节奏,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和均衡。
  最后是公开市场业务还可以调整利率结构。央行不仅可以调控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还可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的结构。央行通过对不同期限的债券买卖和正回购操作,可以调控不同期限金融工具的价格。如果央行加大对长期债券的购买和正回购操作,会导致长期债券的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如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美国降低基准利率,刺激经济,但是美国长期债券利率一直较高,为了降低长期债券的利率,美联储向长期债券大量注资,购买长期债券,长期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有利于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恢复。我国央行也可以通过对不同期限的金融工具操作,控制不同期限金融工具的利率水平。
  此外,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还会搭配使用。央行伴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如1月份央行最后两周都选择了安抚性操作,公开市场都是净投放资金,仍然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相关稿件
· 今年全球货币政策不会变 2010-01-25
· 从去年经济数据看宽松货币政策 2010-01-22
· 货币政策传言或导致预期紊乱 2010-01-19
· 专家激辩未来货币政策走向 2010-01-18
· 货币政策并未转向 201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