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海外征战:坦途抑或坎途?
    2009-10-16    作者:金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2009年8月15日,由本报联合中国银行主办的亚洲金融年会海外系列研讨会在新加坡举行。本次研讨会是继中国香港、越南胡志明市之后的第三场海外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聚焦“金融危机下的中资银行海外征途”。

  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与新加坡关注金融领域的诸多学者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学者们围绕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海外扩张、全球金融监管协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青梅煮酒论英雄,指点江山评是非。
  在新加坡举行的“金融危机下的中资银行海外征途”研讨会上,来自新加坡各大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大学与研究所的资深学者就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路径、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人民币国际化下的并购机遇

   新加坡国内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杨沐:中国的银行到海外扩张,实际上才是刚刚开始。跟日本、跟新加坡相比,中国的海外银行扩张是一个小步。我认为中国的银行有太多的政府色彩,它实际上给银行的海外扩张带来风险,类似主权投资基金那样的风险。个人投资最容易抄底,而政府抄底可能不是很好。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在近几年经济发展非常快,甚至今年会超过日本,过十年、二十年可能又超过美国,所以世界各国对中国非常谨慎,非常小心,甚至有排斥态度。
  在经济危机以后现在我们看已经过了底,过了底以后再并购国外银行可能不那么容易,所以下一步可能要寻找新的大事,这个大事我个人看就是人民币国际化,所以,中国银行海外征途可能跟人民币国际化有关系。
  我再谈一下市场选择问题,实际上中国的银行是本地银行,本地银行首先变成区域性然后变化全球性银行,可能是一个三步走的过程。变成区域性银行,首先可能是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扩张。
  实际上,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很大一块是贸易的计算,贸易计算最容易走的是从中国香港和台湾走,从东南亚国家,所以这些也就是给中资银行形成了一个海外发展非常有利的条件。因为直接到西方国家并购他的银行是不容易的,你购买股份是可以的,但是大购并是不容易的,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随着更多的贸易业务要以人民币计算,这个过程可能会加快。
  “我对并购非常悲观。”
  新加坡管理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福方建:海外征程不只是海外并购这么一条路,至少我们有三个选择:一,自然增长,成长起来的,到外面设立一些分支机构。二,比较简单的就是参股,成为一个股东,但不一定是最大的股东,我们只是分享一些投资回报率。三,兼并、并购,我要有发言权,我要有控制权,我要掌管业务的发展之类的。我比较悲观的是后面这一种。
  对于前面两种我是这么想的,你做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银行业毕竟是一个金融服务业,它是为企业服务的。服务业的根本要取决于客户对你的需求,而不是你自己想出来一些东西,然后被这些东西冲昏了头脑。
  我们中国的企业发展很快,到海外去了,也就是说对银行业、服务业有一定的需求,那么这个需求是不是一定要用并购的方法满足需求呢?不一定。比如说你设立一个分行,打一个比方说,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很多,但是我们不一定到美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都设立我们自己的分支机构,当然要实现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并购了,并购美国的大银行,一下子分支机构都有了。但是我觉得如果从服务企业的角度来讲,只要在美国大概3到4个或者说5到6个最大的城市,商业城市里面有分支机构,有分行就完全可以满足你企业一些基本的需要了。所以,我觉得并购首先没有它存在的理由。
  参股的话,其实我也不是很赞成,为什么呢?因为参股的话,就像银行买股票一样,投资去了,投资的话,你分散风险倒也好,但是你买的还是银行的股,所以也不见得分散风险。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讲也不见得太多的好处,只是你觉得现在的价格可能是到底了,等到价格反弹起来的时候怎么样很难说。但是我觉得作为银行的话,最重要的是稳健经营,通过这种方式赚钱,我个人不是很赞成,所以我想表达一下这个观点,就是说我对并购非常悲观,对参股觉得没有特别的必要需要参股。

  出海障碍:如何做市场?

  星展银行高章鹏:我谈一下外资银行在中国国内遇到的问题,或许对中资银行的海外征途有参考价值。首先外资银行在中国,并不是说它一定有优势,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外资银行跟中国的银行是根本没有办法竞争的。中资银行资金面非常充裕,所以说在贷款这方面,我们基本上在上半年星展银行在贷款这一块,中国这一块的业务市场份额非常少。是什么样的原因?说是现在国家经济刺激计划,然后中资银行资金量一直很多,过去一直没有释放出来,一旦释放出来定价非常低。所以我们给客户的一点优惠,客户根本理都不理。
  我觉得中国的银行出来的时候跟国外银行交流,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竞争力非常低,觉得自己要向别人学习怎么样,其实就我们了解,中资银行在客户这一块,一个是定价非常低,资金面非常充裕,而且风险控制比较松,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东西,他立马可以给他。而相反的,外资银行在风险这一块控制比较严,所以客户的一些需求不能立马满足,这是我们客户很多反映都是这样的。
  另外一个,刚才有很多朋友谈到中国怎么走出来,我觉得中国金融机构资金量很充裕,购买任何外资银行,如果没有政治上因素的话,想买什么东西就买什么东西,比如说花旗银行总共才60亿美元市值,根本对很多中国的银行来说是小菜一碟了。
  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个障碍是做市场这一块,因为你知道像日本银行,日本银行在几年前在整个市值上也是在全球领先的,但是你自己再看看在欧洲、在美国,甚至在新加坡,你看看日本银行在整个市场的占有率其实根本不是很高,这是为什么?我觉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日本银行交流有问题。其实日本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社会,对英语这方面不是很强,所以虽然你的产品达到了国际化的产品,资金也很充裕,但是市场一直做不起来。我觉得中国银行也是同样的问题,资金量没有问题,产品开发我觉得找个技术人员,华尔街那些搞技术的中国人很多都可以回来,但是这个技术和产品、资金量都没有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做市场的问题,怎么样跟客户建立一个关系,能够把产品推销给客户,我觉得这是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了。

  相关稿件
· 境外机构拟可在中资银行设外汇账户 2009-05-06
· 香港中资银行股30日收市时段成交量急升 2009-02-02
· 中投接盘中资银行H股理应慎行 2009-01-21
· 金融动荡给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带来机遇 2008-11-03
· 次贷危机中资银行何以损失较少 200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