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零时起,北京市汽、柴油标准品零售基准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和290元。其中,93号汽油最高零售价为每升6.37元,上涨了0.17元。此举一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论声不断出现。
为何北京市上调成品油这一区域性的价格调整会引发诸多的争论?这还要从此次北京市调整成品油价格的时机说起。与上一次全国上调成品油价格的时机不同,当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从最高逼近150美元/桶回落,已经跌破100美元/桶,虽然前不久出现较大波动,价格一度出现回涨,但是近日再现下降态势。据报道,10月6日国际油价再度大幅下挫,纽约市场油价跌至每桶88美元之下。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6.07美元,收于每桶87.81美元,创出8个月来的新低。在国际油价出现下行态势的情况下,北京市上调成品油价格与之相悖。即使考虑到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带来的滞后影响,似乎也不应该出现上调价格的现象。
自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开始从高位回落,国内市场对我国原油价格的预期形成了一个共识,即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再加上我国政府对相关石油企业的补贴到位,石油企业亏损压力减小,政府上调成品油价格的压力自然也就减小。稳健的学者预期近期我国成品油价格不会变化,上调和下调的可能性都不大,更有些学者大胆发出成品油价格下调的预期,但是“不会上涨”的看法几乎已经成为结论。甚至我国主要大型石油企业也曾经发出成品油价格不会上涨的言论。在此种氛围下,北京市突然上调本市成品油价格也与市场预期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这种环境下,北京市的举措自然引发了人们对于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的疑问,以及对这种区域性的价格调整是否会演化为全国性的成品油价格上调的猜测。
在这场争论中,为何北京市要上调成品油价格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框架下,上调成品油价格的目的,不外乎是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带来我国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后,政府为解决炼油行业的亏损及由此造成的市场各要素扭曲而采取的应对之举。然而,此次北京市上调成品油价格的原因显然并不在此。据业内人士分析:“此举只是区域性行为,目的具有区域性特点,是为了补偿当地生产国Ⅳ标准汽、柴油增加的成本,具有促进环保的色彩。”
北京市在今年3月1日起,成品油全部更换为国Ⅳ标准,其硫含量大幅降低,减少了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总量,为北京城市环境的改善发挥了作用。为此,石油公司的炼油成本自然也会增加。不少专家认为此举为弥补石油公司的炼油成本而行。据了解,此前北京成品油排放标准由欧Ⅱ提高为欧Ⅲ时,也出现过此类现象。据此分析,由此带来全国性的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可能性并不大。
更为人们所关注的是,北京市政府在国际油价下行的背景下上调成品油价格的举措所带来的反应。其中,众多质疑声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每走一步都将面临不小的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扭曲的能源价格机制难以真实地反映能源的稀缺性,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当前全球能源价格高位运行,能源紧缺对经济带来的影响,都给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推进带来了压力。如果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高涨不利于我国推进石油价格机制改革,那么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回落自然会带来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推进的时机。中国石油(12.17,-0.02,-0.16%,吧)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在国际油价处于低位时,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更有利于逐步缩小价差。中国能源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是必然的趋势。”这已经成为多方的共识,因此自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开始从高位回落以来,关于适时推进石油价格机制改革的呼声就不断出现。
与国际接轨成为石油价格机制改革的最终方向。然而,不考虑居民收入的差距,简单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又会带来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大起大落,对我国经济以及百姓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尤其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当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权,很容易饱受其苦。回首国内,百姓在享受了多年较为低廉的成品油价格之后,面对高涨的油价心理上是否能承受,政府的补贴政策是否能到位,这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都是我国的石油价格机制改革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当前百姓对于“石油价格机制改革难道就是涨价”的疑问,多少体现在人们对上调石油价格的不理解,而上调价格过程中的不透明,也增加了人们的疑问。上调的幅度是如何确定的?是否举行听证会?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的争论。而涨价也并不是我国石油价格机制改革的目的,最终目的还是理顺能源价格机制,使其真实地反应能源的价值。
看来,我国的能源价格机制改革每走一步都会面临诸多的挑战,不会一蹴而就,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地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