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减税会引发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2008-08-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财政收入的高增长使得减税呼声与日俱增,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31425.75亿元,同比增长33.5%,增收7890.94亿元。上半年财政收支盈余11926.17亿元。我们承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的功用确实日渐突出,“紧货币”要配合“宽财政”,但我们需要提醒的是,过度的减税和不恰当地“迎合民意”,会导致未来的财政风险,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目前我国中央财政堪称强劲,但地方财政相对虚弱,省级财政总体赤字。根据财政部统计,上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265.21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8069.29亿元,地方财政赤字2804.08亿元。而且,地方财政赤字非常普遍。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上半年一般预算盈余的仅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7个省/直辖市,其余24个省级行政区一般预算收支全部赤字,其中的风险不容忽视。如果片面强调减税而没有相应的补救措施,地方财政状况不容乐观。
  从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势判断,即使税率不变,地方财政收支也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在我国分税制下,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属于地方固定收入。1998年通过的《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这样,土地有偿使用费就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一起构成了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权向中央集中,事权则有下放之势,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普遍下降。面对财政窘境,地方政府除了寻求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外,不约而同寻求预算外收入。在预算外收入的主要项目中,随着中央政府规范政府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地位趋向降低,土地有偿使用费日益举足轻重。且房地产业及其关联行业税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份额上升,人民银行《2005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房地产业在2005年已成为地方税收第一大来源,此后其重要性有增无减。
  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到了“破裂”的时候,土地流标事件接二连三。以房地产市场最为坚挺的北京为例,北京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在公布2008年的土地供应计划时透露,截至当时,北京全年1720公顷的住宅用地计划仅完成了24%,无论是商品住宅用地还是政策性土地供应量均未完成一半的计划量;来自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二季度原定入市和当时正在交易的地块50宗,有37块土地未按计划出让,占总数的74%。房地产市场的逆转,已给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财政收支造成了一定压力,地方政府预期土地转让收入减少。万科、首创置业等主流开发商相继在发布中报时宣布大幅度削减下半年开工、竣工面积计划,就表明了这一点。从长期来看,由于70年土地使用费是一次收取,地方政府已经大量透支了未来的收入流量,支出项目却存在向下刚性,未来将因此而面临更为沉重的财政压力,不可掉以轻心。我们在考虑税收调整的范围和力度之时,不可忽视这些因素。

  相关稿件
· 刘伟:减税政策或可平衡就业与通胀 2008-08-15
· 不宜夸大减税的经济效应 2008-07-30
· 减税应先从增值税开始 2008-07-29
· 减税应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2008-07-29
· 减税能藏富于民更激发经济活力 200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