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的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中,能源成为主题,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能源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全球各国的能源消费可大致分为三种模式:石油型,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是此种类型,如美国;煤炭型,比如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煤炭占比超过67%;核能型,比如法国,2006年核电比例超过78%。当然,各国能源消费都不是单一的,近年来各种新能源利用也纷纷出现。 任何国家选择何种能源消费模式,在根本上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能源资源禀赋,即一个国家自然的能源资源储藏;二是能源资源控制力,即国家的能力能保证该国获得何种能源,以及获得多少能源。即使一个国家本身缺乏能源资源,但如果有强大的军事、外交、资本等资源,也能获得稳定的能源供给。 中国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煤炭。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查证的煤炭储量达7241.16亿吨,其中生产和在建已占用储量为1868.22亿吨,尚未利用储量达4538.96亿吨。 但是,中国的能源发展轨道和能源政策似乎总要摆脱以煤炭为主的格局。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的石油进口增长突飞猛进,2007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近2亿吨。中国成为
“世界工厂”、汽车消费迅速扩大,以强劲的势头将中国导入到越来越接近美国的能源消费轨道——高度的石油进口依赖。正因为如此,中国需要满世界寻找石油,需要在有些力量仍不足以走上国际舞台的情况下,以“经济外交”来保证中国从世界获得石油。中国也不得不开始学习美国和日本,建立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这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的“石油依赖”。与众不同的是,中国是在石油消费占比很低的情况下形成的依赖。 为什么不在煤炭利用的战略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日前在“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长期甩不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麻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发展核电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中国是个富煤国家,但一部分决策层仍然认为煤炭利用是一件麻烦事。事实上,煤制油在国内已经有了不错的开端,神华鄂尔多斯(600295,股吧)煤制油项目首期年产能100万吨,即将在今年9月投产。 中国完全可以立足煤炭来选择能源战略,如果能通过技术创新建立起每年5000万吨的“煤制油”生产,这将会显著减小对国际市场的石油依赖,国际市场也别想在能源问题上轻易
“拿捏”中国。中国应该摒弃轻视煤炭的思维,排除石油利益集团的干扰,将中国的能源战略建立在自己的资源优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