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其出台政策的频率和力度是空前的。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方面,通货膨胀和宏观调控压力继续加大,中央银行应该继续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两年来我国连续实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积累效应已经显现,在货币供给总体宽裕的市场环境下,出现了中小企业大面积融资困难的情况,这一点不难从我国一些地区的民间融资利率高企中看出。总体流动性过剩,怎么会有局部资金供给不足呢?这里反映的实际是一个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根据CPI持续攀升、资金面总体宽裕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情况,中央银行应该继续收紧信贷和货币;但根据资金供求结构严重失衡、资本市场近期出现暴跌和美国超常规急剧降息以及我国南方地区突然遭遇大面积雪灾等情况,此时中央银行如果继续固守原有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思路,恐怕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笔者认为,第一,在目前中美利率出现“倒挂”,而且美联储还将继续降息的情况下,央行应该对金融市场这一变化作出判断考虑停止加息。事实上,如果央行继续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很可能加剧我国微观层面的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同时极有可能导致中国宏观经济“硬着陆”。 但是通货膨胀怎么办?笔者认为,应该转变思路。对于典型性通货膨胀,央行采取的典型措施就是加息和实施货币紧缩。而目前中国通胀预期是“非典型”的,因此应采取“非典型”的政策举措。中国“非典型”通货膨胀的真正源头是美元泛滥和人民币汇率低估。因此必须对症下药。 笔者认为,本币升值的基本内涵就是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这里虽然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但是好处也很多,而在特殊情况下,则应该“两害相权取其轻”。由于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必然导致大量美元流入,迫使央行大量投放基础货币,进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如果人民币出其不意地有较大幅度的升值,既可以减少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又可以打乱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从源头上遏制通货膨胀。 从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诸多复杂棘手问题来看,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因此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当然,解决的办法有很多种,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一种,但是财政政策也是大有可为的,比如对低收入阶层实施跟踪CPI增长的补贴政策等。 第二,资本市场的影响是全局性的,近日我国股票市场出现较大跌幅,虽说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如果不能保证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建立一个强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将无从谈起。 第三,从目前国际和国内经济的情况看,确有防止因过度紧缩导致出现经济“硬着陆”之必要。 第四,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部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毕竟是一个局部性问题;而且我们能够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采取其他措施予以解决。 另外,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等“对冲”手段,是要支付相当大的利息成本的,巨额的利息支付本身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而且大量资金压在央行手中,既是巨大风险,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总之,我国央行应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抓住主要矛盾和对症下药,千万不要下错药方和把一切都扛在自己身上。
(作者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证券期货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