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医改办重回发改委”传闻表示,医改办的机构设置问题确实超出个人所能回答范围,但借此机会表明态度:国家卫计委在深化医改工作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任务,今后,也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医改)部署。目前,全国31个省级医改办设置,15个依旧设在发改委,设在卫生部门的16个中,多数是因去年以来的机构改革,从发改委划入新组建的卫计委。
“医改办重回发改委”一说仅限传闻,不过根据《新京报》记者的梳理,医改办机构设置上下不一的情况可以坐实。按照国务院去年公布的卫计委“三定”方案,这种不一致不排除机构改革尚未到位的时滞因素,但按医改办完全归口卫计委所出现的自己改自己的局面,医改办归属如何依旧是可讨论且存在争议的问题。
一直以来,医改办都以国家医改统筹协调者的面貌出现。随着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推进,医改办由最初的临时办事机构,亦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级协调工作小组,升格为隶属于发改委之下有明确编制的常设机构,并承担起“研究医改重大问题,提出改革建议;统筹协调,总结经验;指导各地推进医改,组织各地医改办培训”等重要任务。在去年“三定”方案中,这一局面被打破,原先由发改委承担的国务院医改办的职责,划入卫计委。
医改办归属卫计委的改革方案实施不到一年,重回发改委的消息便传出来,其实在意料之中。从专业的角度讲,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主管部门,由卫计委领导医改办来协调改革,其対领域的熟悉程度能够提供改革必要的经验积累,但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卫计委身兼改革的领导者与被改革者二重身份,医改办能否触动深层次的利益格局存在疑问。而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到部委间协调,卫计委有无足够的协调能力,也是个问题。
相较而言,由发改委牵头领导医改办的思路,在部门协调上的优势相对突出。以往将医改办挂靠发改委之下,也是考虑到医改是项综合性改革。鉴于此,重回发改委的传闻不能说毫无根据,及毫无可行性可言。问题是,医改办归属发改委的这部分优势,只是相对于归属到卫计委而言。发改委领导医改办协调改革多年,但实际上它本身也是医改所要触及的重要对象,而在发改委和卫计委之外,同样有利益关系的还有人社部。那么,本着利益回避的考虑,有没有可能从更高的层次对医改予以统筹?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制度设计,更高层次统筹并非不可能。正如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所言,医改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其改革路径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职责,适合放在社会体制专项改革小组下。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还能提升改革效力,避免改革者与改革对象的重合带来的困境。当然,将医改办的归属机构提档升级伴生的成本也得正视。医改办的现行归属存在着两种模式,如果统一归口,那么按“三定”方案而刚刚调整到位的那部分省级医改办设置,将面临再次调整。
若着眼于长期成效,上述成本或许无需过度强调。而若从短期来看,对于医改办设置中央与地方不统一的现实,尽快明确并统一归属是必要之举,否则职能交错、衔接不畅引发的负面效应将越来越大,尤其在医改进入深水区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