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医改办从国家发改委划入国家卫计委不满一年,即出现“折返”传言。有媒体称“医改办将重回发改委”,但两大部委一直都未正面回应。近日,有记者梳理全国31个省级医改办设置发现,15个依旧设在发改委,设在卫生部门的16个中,多数是因为去年以来的机构改革从发改委划入新组建的卫计委。下一步,国务院医改办将何去何从,牵动着中国新医改的方向,也牵动着太多利益相关方的神经。
医改办的归属问题,再次引发舆论热议。细细想来,如今的两难困境,似乎早有预兆。自去年的机构改革之初,便有专业人士指出,“医改办划入卫计委下的一个处(体改处),意味着医改办的权威性、协调性、公正性变弱。深化医改将越来越难。”而从实践效果来看,近一年来医改止步不前,似乎也验证了各方之前的种种判断——事实再次证明,若无必要的权力位阶和资源动员能力,所谓“改革”必然陷入惨遭瓦解的境地。
2010年才获转正的医改办,一直被公认是体制内的弱势机构。去年,其由发改委划归卫计委,更是强化了自身的固有“劣势”。关于此轮调整,无论民间抑或业界,实则都颇多质疑。相比于发改委,卫计委的操盘能力、威望系数、职权范围都逊色不少。在此框架内,“医改办”根本无力调动财政、人社等强势部门,戮力同心一同推进医药改革;再者说,卫计委本就是医改对象,又怎会任由医改办自我革命呢?
正是基于上述种种担忧,近半数的省级医改办,并未按照要求“搬家”到卫计委。凡此,或可视作地方决策者对宏观路线的修正。但亦可理解为体制内部未能形成共识,而只是在边走边看、彼此试探……在这种无休止的犹疑、反复与试错中,“医改”一拖再拖、鲜有作为!令人遗憾的局面似乎由“医改办”一手造成,又似乎与“医改办”毫无关系——疲软且模糊的“医改办”,更像是表演变革决心、搪塞民意追问的象征性机构。
其实,医改推进不力,与医改办又有何关系呢?谁会天真地相信,“医改办”能真正主导医药体制的改革进程?在此意义上,关于医改办的归属之争,又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关于医改,真正关键的是,国家职能部门和地方主政者之间,能先就“改革”的大体思路、成本分摊、利益流向等形成基本的默契。其后,再由医改办等专职机构厘定具体方案,如此才可跳过那些费时弥久又毫无意义的扯皮游戏。
各利益主体、关联各方,也该直面问题了,展开真诚的对话,然后接受一个均衡的博弈结果。总是让前台的医改办承担压力,实在有羞辱民智之嫌。当然,医改办该有自己的担当,但绝不意味着它就该大包大揽。当前所急切要做的,一方面是再次明确医改办的身份归属;另一方面,则是梳理其职能定位。与其被赋予太多职能却无法兑现,不如收束一步,用心扮演好调查、研究、咨询等智囊角色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