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卫计委及人社部联合发出《关於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该通知要求,在放开价格的同时,要加强对医院价格行为的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凤凰网
4月9日)
我们知道现下中国的医疗领域问题很多,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漫长的排队、挂号、冷漠的医生、过度医疗、花钱不治病等现象,这些都导致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不满意、医患矛盾突出,甚至出现了杀医等刑事案件;不被社会认可、以药养医的任务和压力、身心严重透支等,这些都使医生对自身工作环境不安感增强,没有职业荣誉感,甚至出现了“冷暴力”等现象。曾经大家心中的“白衣天使”、医者父母心荡然无存,转而变成了被告与原告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感觉很委屈,谁都心里有怨言,再被心存歹念人在网络舆论平台上夸大煽动大众情绪,变成了社会的火药桶一点就爆。然而医改的失败让人们对此不报太多信心,也使得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相对更加谨慎和严谨。
正是基于医疗领域的诸多问题,各项相关改革都不能是一个单一的存在,它既牵扯群众的实际利益,也关系到医院、医生的感受和实际情况,更加关系到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发展的标志,中国是否真正成为经济、民主强国的具体表现。
现目前非公立医院在中国有滋养它的市场空间比较小。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价格因素。非公立医院价格名目繁多,市场监管还不规范,价格因素让人们望而却步。2、医疗包销机制不完善。现行的医疗保险(放心保)制度在公立医院都存在跨区域报销诸多问题,私立医院的医保报销制度接轨还有一段路需要走,这影响了非公立医院的竞争力。3、不信任感。人们对私立医院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私立医院的医生都不是科班出身,医术不精湛等看法居多,这方面需要人们的认识过渡,也需要非公立医院加强自身的硬件、软件建设。4、体制因素。公立医院有财政拨付、政策支持,而非公立医院需要自负盈亏,生存压力更大。5、医疗事故后续无保障。患者认为公立医院是政府修、政府管,而非公立医院如果出了医疗事故,鉴定、赔偿程序麻烦也没有保障。这些因素缩小了非公立医院存在的空间,没有市场自然效益不好,既留不住人才也容易导致一些非公立医院采取“来一个宰一个”的急功近利心态。
因此放开非公立医院医疗价格只是改革路上的一小步,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出台,改革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才能缓解公立医院压力,缓解人们就医环境;需要政府主动作为,而又不要用行政手段干涉,影响市场经济淘汰机制;政府应不分公私的将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推入市场,由市场决定、由群众说了算,倒逼公立医院加强自身改革。俗话说:溺爱的孩子长不大。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也要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医改一定会有破的那一天,已远去的“白衣天使”也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