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有功 要监管无过
2014-02-25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叶檀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这群互联网理财“鲶鱼”激活了中国金融,使普通投资者能够摆脱垄断获益。这些机构是金融民生的代表,没有他们,金融民生主义无法破局。

  但余额宝们大肆宣扬特殊时期的高收益,未受到有效监管,期限错配等先天缺陷无法弥补,以补贴代替收益,金融产品设计能力未能跟上规模膨胀的步伐。

  央行卡住余额宝们的七寸,可以顷刻之间取其性命。

  目前是以余额宝为主的各种互联网之宝投资银行间拆借市场,这样的市场风险低收益也低,可以代表中国市场上的最低利率水平。目前余额宝们高达6%左右的高收益率,是特殊时期“趁火打劫”的后果。从去年开始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表现出的结果就是银行间拆借利率大幅上升,这让各种“宝”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比银行快得多的速度筹集到资金,投入拆借市场大赚一笔。

  设想如果央行向银行短期内定向注水,拆借利率就会随之下行,如果在年中年尾投入5000亿元,就没有余额宝们什么事了。现在余额宝们收益率有所下行,原因就在于隔夜拆借利率下降。2月21日隔夜拆借利率只有1.7640,一个月的为5.1760,一年的为5.0001,按照支付宝官方长微博,余额宝加上增利宝,一年的管理费是0.3%、托管费是0.08%,销售服务费是0.25%,总共的结果是0.63%,5%的终端收益率扣除管理费,余额宝们要获得6%以上的收益,是难事。

  央行是终端利率的最终控制者,直接决定了余额宝们的收益空间。如果央行拒绝余额宝们进入拆借市场,余额宝们将四面楚歌,但中国金融市场化将受到冲击。

  余额宝们的盛行,反映出社会没有更好的值得信赖的理财通道,投资者们如惊弓之鸟。投资债券,传出稳益6号信托本金大比例亏损的消息;投资期权市场,那是削骨刀,资金进入漩涡;投资股票市场——不提也罢。所以余额宝们才会如此受欢迎。

  好消息是银行也在跟进。媒体报道,工行、平安、广发等均推出银行版“余额宝”理财产品,虽然还没有学到位,中国银行的“活期宝”已于近日上线,平安银行推出了“平安盈”,交通银行“快溢通”诞生,民生银行的“如意宝”即将正式推出,建设银行与建信基金合作的货币基金T+0在准备当中,工行日前在浙江地区试点推出的 “天天益”理财产品,优势在于单日限额高达3000万元,与余额宝一样投向稳健货币基金,收益率大致相同。

  上述产品不是银行的主推产品,但竞争的结果使银行客户拥有了一定的选择权。银行在想方设法控制余额宝、理财通等每天的单日购买额度,“最大方”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广泛的建行,对理财通的单笔购买限额为5万元,单日限额50万元,没有单月限额;“吝啬”的兴业仅单笔单日5000元。有互联网金融尚且如此,试想,没有互联网理财产品,银行朝南坐的习气哪会有什么根本改观。

  规范发展,是为了互联网金融走得更长远。某些P2P公司的覆辙,余额宝们应该谨记。

  各种宝们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过度包装宣传,造成全社会的狂热收益预期,这是泡沫的前兆。更关键问题在于,监管真空,漠视风险。

  互联网金融集资效率高于产品设计效率,投资期限不匹配,存在天然风险。从去年6月13日上线到今年2月19日,8个月时间,余额宝从诞生到规模超过4000亿元。据称活期通和理财通给华夏基金带来的货基增量也接近千亿规模。投资于货币基金并非一劳永逸,货币基金内部风险有高有低,《财新》曾披露,除了投资同业存款,余额宝5%投向利率债,另有5%投向高等级信用债。

  大规模的货币进入基金,风险配置、T+0赎回承诺,给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基金管理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今年1月,支付宝开始限制余额宝客户资金转入支付宝,单日单笔不超过5万元,单月不超过20万元。一旦市场下行遭遇大规模赎回,如贝宝当年一样,余额宝怎么办?风险不是一句我们有大数据就能化解的。有公司对投资者的补贴承诺,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

  互联网金融带来金融民生主义、利率市场化的曙光,但不管什么金融都应遵循金融规律,不可能拨着头发离开中国金融土壤,监管者对如此大规模的理财产品,理应进行风险监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银行推类余额宝加大成本压力 2014-02-24
· “余额宝们”需要金融监管,而非取缔 2014-02-24
· 余额宝应被肯定 更应被监管 2014-02-24
· 给余额宝扣帽子还真没合适的 2014-02-24
· 余额宝们该被取缔吗? 2014-02-2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