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有两个特点:一是矛盾和问题多、二是建言献策者众。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支招的人当中,有主张“一招就灵”的理想主义者,也有坚持“招招不灵”的虚无主义者。
有的时候,这两种特点会集于一身。一些人热衷简洁的线性思维,为资本市场发展开出的药方往往遵循统一句式,只要如此这般,就能长治久安;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招数并不奏效的时候,又会得出一个凶巴巴的结论——中国股市没治了,由坚定的理想主义变成彻底的虚无主义。
最近,正在进行当中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就遭遇到这种舆论环境。改革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取向,突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并以此为准则进行了严密的制度设计。在有些人看来,这些都是“一招就灵”的路数,而当出现奥赛康这样的极端案例之后,他们又变得非常悲观,“看来中国股市还是不能搞市场化”。
很多人都听过一个吃饺子的笑话,某君吃饺子,吃到第30个才饱,他非常后悔,自己应该直接吃第30个,把前面那29个饺子省下来。大家都能看出此君的荒谬之处,他不知道从饥肠辘辘的“必然王国”到酒足饭饱的“自由王国”需要一个过程,前面那29个饺子是必由之路。
不管是猪肉大葱馅儿还是韭菜鸡蛋馅儿,成年人只吃第一个饺子肯定不会饱,效仿前述某君只吃第30个饺子也是迂腐之极。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同吃饺子是一样的道理,监管者的政策设计应该是第一个饺子,政策执行过程中,还需要突出事中监管、事后严格执法等第二、第三个饺子,待到市场化理念深入人心、市场主体归位尽责、投资者利益得到有效保护之后,改革成效方能充分显现。
改革之难在于触动利益,改革不仅要调整现时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有时后者的难度更大。证监会主席肖钢说,“有些改革的成效往往短期内显现不出来,遇到困难就容易退出,或者叫摇摆,或者叫反复,这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改革的成效需要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来观察和检验,改革要有一股韧劲”。
这股韧劲的前提是坚信改革的方向正确无误,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取向,即便是虚无主义者也是认同的,只是大家都要有点“过程意识”,饺子只要坚持吃,总有吃饱的时候。要是因为暂时没吃饱而怀疑饺子是否可以充饥,甚至建议改吃石头,则无论如何也无法吃饱,甚至有可能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