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证监会1月12日晚间发布紧急公告,为就进一步加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监管,证监会抽查询价、路演过程,并要求拟定发行市盈率偏高的发行人在申购前三周连续提示风险等。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将对发行人的询价、路演过程进行抽查,发现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路演推介过程中使用除招股意向书等公开信息以外的发行人其他信息的中止其发行,并依据相关规定对发行人、主承销商采取监管措施,涉嫌违法违规的依法处理。
尘封一年多的IPO终于重启,不料高发行市盈率、大手笔圈钱套现等再度相伴而来,在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截至12日晚间,已有奥赛康、汇金股份、东方网力、绿盟科技、恒华科技、慈铭体检等6只新股突发紧急公告,宣布暂缓或推迟发行。市场惶惶然中,股市疾呼“悠着点”,2000点岌岌可危。
当市场化与中国特色相结合,新股发行一次次变成改革的试验田。新华社13日连发7文,直击市场质疑和监管尴尬。
聚焦
新股发行三大争议
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十年数改,每一次IPO重启都难逃市场质疑。高价发行是否合理?巨额老股转让是否有借道套现之嫌?券商自主配售是否涉及利益输送?这些问题成为此轮新股改革市场争议的焦点。
——从IPO开闸后首批发行的两只新股新宝股份和我武生物发布的中签率公告来看,超过百倍的网上认购和偏低的中签率表明投资者看好新股。但奥赛康72.99元的发行价,67倍的市盈率,远高于同期同行业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这引发了市场质疑。
——在奥赛康的公告中,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7.9亿元,但有老股转让资金31.83亿元,这让市场充满忧虑,认为控股股东有高价套现之嫌,这直接导致了该股暂缓发行。老股转让资金超出公司募集资金1倍多,甚至数倍,如此大规模的转让,让投资者心存疑虑:未来,或许是没有大小非悬念了,但大股东在发行当下就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减持套现,是否对公司未来发展缺乏信心?
——自主配售的初衷是平衡发行人与投资者双方利益,对新股定价形成约束。但有投资者对此表示忧虑,担心新规给了券商很大的自主配售空间,结果变成了利益输送工具,从而造成新的不公。
追问
为何状况频出?
在利益至上的资本市场,规则才是至关重要的。除去超募与老股转让这个具体的漏洞之外,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在顶层设计上就有值得商榷之处。
监管层引入老股转让意在增加首日股份流通量,引入券商自主配售意在让券商一手托两家制约其高定价的冲动。但是,A股市场两个不变的事实让监管层为美好愿望而做出的设计存在先天缺陷。首先,A股市场散户占主导的投资者结构没有变,即便是身为机构的基金公司也是大散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决定了整个市场投机氛围浓重,市场对新股无理性的追捧在没有惨痛教训的情况下不会改变。其次,我国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仍然是承销费占大头,IPO企业客户对券商更为重要,这使得券商很难在自己买方和卖方两类客户间实现平衡,价格博弈难以形成。这两个因素使得IPO重启初期的高定价成为必然。
资本市场纷繁复杂,各方利益纠结,观点碰撞剧烈,这尤其需要监管层保持定力,不为迎合任一方的利益而作出有失偏颇的决策,也不能为解决意料之外的问题而总是采取临时举措。否则,很可能让改革设计的美好初衷打了水漂。
新股发行的补丁要打到何时?
好的意图需要有效的措施和完备的制度来实现,否则可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反观奥赛康事件,从公开情况看,无论是奥赛康还是中金公司都看不出哪里违规,即便是令市场瞠目的近32亿元的老股转让也并没有违反监管层的规定。可如此发行的确给市场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其IPO不得不被紧急叫停。
接连出现的紧急公告让市场很被动,更让监管层尴尬,严重伤害了监管层的市场公信力。人们不解:既然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那么市场产生的价格为什么还要去干预?在奥赛康问题上,既然监管层把老股转让与超募挂钩,那么对于可能出现的大比例老股套现问题为什么不能事先在制度设计上进行预防?很显然,监管层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判不足。
固然,市场对改革要有一定的包容度,但改革更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后审慎出台,不能“抢跑”。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众多,这一特点是很多问题的根源,也决定了股市禁不起折腾。在涉及众多普通投资者利益的股市,一个微小的漏洞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资本市场改革容不得“带病抢跑”。
“亡羊补牢”几时休?
IPO重启一周证监会几番叫停,新股屡次发行搁浅暴露出新股发行体制的制度漏洞。梳理这一系列乱象的背后不难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缘起“三高”发行的顽疾,而原本用来治疗“三高”的老股转让政策一开始就遭到拷问。新股发行是证券市场必备的一项工作,但前提是要“有进有出”。
援引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期一句比较中肯的话:股民亏损不是愿赌服输,而是政府监管不作为的表现。
以近日首批上市中新股我武生物为例,上市公司询价、配售环节透明度备受质疑。上市公司询价路演现场守卫森严,组织方不仅需要登记个人信息上网查验,还在场内来回巡查是否有证件,将媒体乃至部分机构投资者拒之门外,中小投资者更是难以鉴证其中操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基本准则屡屡被利益群体罔顾,非健康的市场考验投资者信心。
“摸石头”岂能没完没了?
当前进行的改革中,监管层努力践行市场化的诺言,从行政管制中抽身,却因为市场化的不够彻底而在计划与市场的碰撞中重回“管价格”的老路。可以说,超募与老股转让挂钩是此次改革的致命弱点。在定价权基本交还市场之后,在市场热情高涨的重启初期,超募几乎是必然。一边是市场化的价格放行,一边是计划性思维下对超募的限制,矛盾自然产生,而化解矛盾的手段又是行政干预。
数次改革,都是在寻找市场化与中国特色的结合点,但一次次实践均未能绕过“价格”这道坎儿,却又滋生出不同的问题,给人以“摁下葫芦浮起瓢”之感。
改革允许探索,却不能缺少“顶层设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能无止境地探来探去,而是应该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不断完善制度和机制,在给市场稳定预期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稳步推进。
能否根治“三高”和圈钱顽疾?
长期以来,新股“三高”发行和圈钱套现顽疾带来的泡沫后果一直由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买单,也一直困扰着A股健康成长。
记者采访了多方人士,多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此举虽然及时,但却可能在短期内难以堵上新股发行政策中的一些潜在漏洞,其中如何将老股减持与新股发行协调监管将考验监管层的智慧。同时,监管层还需要根据新股发行上市的全流程,对政策进行完善。市场人士表示,解决“三高”和圈钱套现问题不能只加强对发行人和承销商的监管,还应当严格约束机构投资者不负责任的抬价行为,促使其合理报价。
财经评论人苏培科说,在新股‘三高’利益链条没有根除的情况下,指望主承销商主导下的发行定价走向合理并不现实。北京契道资本公司总经理表示,从以往经验判断,此次出台的新规效果可能有限。
业内人士建议,应该继续改革A股网下询价的竞价方式,竞价方式可调整为中标的高报价者获得高价认购,低报价者获得低价认购,或者借鉴美式招标定价的做法,这样可以有效打击高报价者,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担忧
IPO新规“打补丁”难防监管漏洞
记者了解到,虽然上有监管政策,但利益各方也下有对策。
就在IPO重启前,证监会曾表示,一方面“将推动老股东转让股票,增加单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的供应量。老股东转让股票的多少本身也反映其对公司价值的判断,老股东卖得多,买方自然不敢报高价”;另一方面,“将把减持行为与发行价挂钩,限制发行人定高价。如果定价过高,上市后一段时间内股价跌破发行价,发行人控股股东等责任主体需要按承诺自动延长持股锁定期。”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等专家表示,面对证监会此前的限制,老股东在发行前就大肆减持,找到了规避限制套现的渠道。另外,因为老股东可以高价减持,也就不怕上市后减持与定价挂钩,造成新股发行市盈率仍然高高在上。
对此,证监会于12日晚间紧急出台监管政策,采取对询价路演、网下报价投资者进行抽查,并规范发行市盈率等办法,希望给IPO打上“补丁”。
然而多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对记者表示,此举虽然及时,但却可能在短期内难以堵上新股发行政策中的一些潜在漏洞,其中如何将老股减持与新股发行协调监管将考验监管层的智慧。同时,监管层还需要根据新股发行上市的全流程,对政策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