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清红会后社监委还需进化
2013-06-13   作者:陆文江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字号
  日前,陷入质疑风波的中国红十字社会监督委员会在召开中期会议时表示,将不再与红会有任何利益关系。这一“撇清”的表示,虽然语焉不详,但多少算是对日前“公关部”“卧底”等说法的一个正面回应。
  从以“独立第三方监督机构”面目出现引起关注,到现在屡屡受到质疑,社监委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公信力故事的缩写。平心而论,成立半年来,由15名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社监委确实做了一些事,在成都红会捐款箱长毛事件、芦山地震期间辟谣等慈善事件中都有所表现,其中一些委员的监督作为,确实也给人们带来一种新气象。不管怎么说,社监委的出现,迈出了红会由封闭式运作到开放透明的第一步。尽管,这一步离公众的期待还有不小距离。
  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还是被疑被骂,这种尴尬,还不能简单归为“塔西佗困境”的后果。打铁还需自身硬,社监委既然亮出了“独立第三方”的牌子,就必然要接受公众的审视和检验。
  某种意义上,社监委写出了红会公信力这部情节曲折的大戏的续集。红会出了信任问题,人们觉得,红会不能唱独角戏,需要监督机构来介入和制约。而现在,监督机构又陷入信任风波,人们又发现,监督者本身也需要被监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谁才是够格的监督者?
  有专业的制度做保证,才会有专业的监督。仅仅是“撇清”利益关系,基本还停留在对“拿人手软、吃人嘴短”等功利逻辑的防范,距一个真正独立的专业监督机构还有差距。从制度层面反思,社监委与红会的利益关联,是机制安排的一种衍生物。
  实际上,社监委委员并非社会公选,而是受红会邀请,以志愿者身份提供建议及监督。正如王振耀所说,社监委是咨询性监督,并非体制性监督,这种监督模式虽然相比以前是一种改革的尝试,但依然没有彻底斩断与被监督者的脐带,天然地打上了利益烙印。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社监委的不少委员们表现得很敬业甚至很专业,却也免不了遭遇怀疑的目光。因为,人们并不是跟某个委员过不去,而是希望他们履职所依托的制度平台能够更加公正透明,能够体现更充分的公众参与,而不是自说自话的“被独立”。从这个意义上说,“撇清”之后,社监委还需要继续“进化”,慈善机构的监督机制更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社监委与红会撇清利益关系 重查郭美美仅两票支持 2013-06-12
· 陈光标是红会的一面镜子 2013-05-16
· 红会改革面临双重挑战 2013-05-13
· 不靠政府背书的"红会"走得更远 2013-05-03
· [经济参考微话题]红会化解信任危机须改机制 2013-05-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