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昨日17时,地震已造成184人死亡、24人失踪,另有11826人受伤。
现在仍处于救援的黄金72小时,生命在与时间赛跑。政府对于灾难的反应迅速,当天下午李克强总理已经抵达芦山,交通、民政、公安、卫生等中央部委均在第一时间启动救援应急机制,调配人员,拨发物资;包括军队在内的专业救援力量也集结待命,驰援灾区;媒体,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社交媒体,都聚焦灾区,为人们提供信息,沟通信息。无论是新闻联播还是微博微信,都是正能量;志愿者所散发的公民精神和遭灾者所迸发的互助精神,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也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灾难面前,救援不仅应该是快速的,而且也应该是科学的。我们自信可以快速动员起来,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这一点,各种救援人员和物资都可以快速在省、市一级到位,但再具体到深入到各个灾区按需分配,做到轻重缓急,这就是科学统筹的能力了。面对救援赈灾的方方面面,面对专业救援、道路抢修、情报汇集、医疗急救、帐篷、食物和水等各种资源的调拨,如何做到有序和效率,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要么过度救济,要么救援不足。而这个科学统筹的能力也是分层次的,从中央到省市县,每一级政府部门都要有精细管理的预案。
在昨日,人们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因各路救援盲目涌往灾区方向,导致通往灾区的道路拥堵,伤者出不来,救援进不去。因此媒体呼吁理性救援,让专业救援队伍和亟须物资先行。
专业并不必然地排斥热心,相反,热心所代表的社会救援和民间互救,是最高效的救援方式。根据民政部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中,军队武警约救出1万人,而灾民自救互救人数则高达7万人。但社会救援存在着散漫无序的问题,在特定场合下也许起到的是“帮忙反添乱”的作用,就如发生在昨日的救援道路拥堵问题。
如何看待这个“散漫无序”呢?一方面,我们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疏通,将公民的一腔热血引向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而这本身就是政府科学统筹的题中之义;另一方面,社会救援的“散漫无序”也同时反映了民间社会组织的训练不足。我们习惯了从政府到个体,乃至忘了从政府到个体中间还有社会,而这个社会提供了对一个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弹性。没有一个存在着活跃民间组织的弹性社会,使得个体在遭遇横逆的时候,将求助眼光全部投向政府,政府的反应稍有不及时或混乱,个体只能束手以待,这就使得政府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容易紧绷和僵硬。而如果这个社会是弹性的,有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的社会组织穿插其中,分劳解忧,则被组织起来的社会救援与政府的统筹相结合,我们救灾的效率将是几何级的。政府统筹是站在最前台的指挥棒,而各种社会组织则是大提琴、小提琴、长笛、短笛……各安其事,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