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不妨向内挖潜
2013-04-12   作者:马志刚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字号
  经过30多年的拼搏,中国制造坐上了全球规模第一的交椅,同时也步入一个国际市场上两头受压的尴尬境地——在高端市场上备受发达经济体挤压,在中低端市场上的成本竞争优势渐失。“中国制造”继续主要靠出口带动显然行不通了,眼光向内加快转型升级或许是更务实的选择。
  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一项新法案,禁止多个政府部门购入与中国公司有关的通信、科技系统,对来自中国的通信设备进行封杀,这一赤裸裸的贸易保护行径令人气愤,也让人对中国制造的处境忧心。
  经过30多年的拼搏,中国制造坐上了全球规模第一的交椅,同时也步入了一个国际市场上两头受压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中国制造”在高端市场上备受发达经济体挤压。此次美国之所以通过“限购”法案,主要是因为华为、中兴等企业的相关产品已升级至高端竞技场,形成了对美国企业的同质竞争。其实,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从“制造业回归”到拟大幅降低高技术移民进入美国门槛,都是为了巩固其在高端制造的竞争优势。披着“安全防范”外衣,行贸易保护之实,只是其中的一环。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在中低端市场上的成本竞争优势渐失。统计表明,最近10多年来,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长4倍,相当于泰国的1.5倍、菲律宾的2.5倍、印尼的3.5倍。不断上升的成本,倒逼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把投资和订单转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面对国际市场上的“围堵”,“中国制造”继续主要靠出口带动显然行不通了,眼光向内或许是更务实的选择。对国际市场,我们任何时候都放弃不得,但也必须反思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是不是对出口太过倚重了,以至于忽略了占世界四分之一强人口、正处于经济腾飞期中国的巨大内部市场潜力。每年有那么多人到国外买“国货”,“出口”转“内销”成为品质标签,就颇能说明问题。立足内需对大国来说是优势所在,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都孕育着巨大市场空间。以信息消费为例,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庞大的用户群,将使我国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近水楼台的先机。从最新公布的数据分析,这一潜力已在加快释放。据统计,今年1月份仅智能手机就出货近3200万部,较上年同期大涨132%,全年突破3亿部没有悬念。面对巨大的内需潜力,制造业企业大有可为。
  向内挖潜,同样需走转型升级之路。当今的中国市场,是国际各类产业资本角逐的舞台。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尚处产业链的低端,竞争力还不够强。只有加快转型升级,做到技术领先、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有效突破市场和资源的制约,真正赢得国内市场、占领国内市场,进而在国际市场取胜。相信“中国制造”经过这场双重挤压大考,能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在立足内需中找到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迎来更为灿烂的明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提升“中国制造”须纾解中小企业“引智饥渴” 2013-04-11
· [刘洪视角]当“中国制造”不再便宜 2013-04-11
· 当“中国制造”不再便宜 2013-04-11
· 中国制造业活动扩张步伐小幅加快
2013-04-01
· 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 2013-03-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