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市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签约会上,有1100多项产学研项目通过中小企业产业平台落地,让那些苦于“引智”困难的中小企业有了纾解饥渴的机会,也凸显出中小企业引进科技创新成果,加快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对于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阻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倍增,“中国制造”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而确保“中国制造”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提高中小企业制造能力和水平,加快中小企业产品升级,促进中小企业引进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中小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能否在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中“稳坐钓鱼船”的关键。 中小企业受企业规模和能力的严重制约,在制定企业科技创新规划时,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研发能力实现自主品牌和产品的研发,只能依靠照搬照套别人的生产技术来实现经营生产,这就注定了中小企业的产品性能和价值只能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无论是盈利水平还是竞争能力都无法实现高效益。而在引进科技创新成果时,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让他们既缺乏机会也缺乏资源,这就迫切需要政府为中小企业搭建平台,牵线搭桥,引进科技创新成果。 中小企业在引进科技创新成果时往往遭遇尴尬,其一,中小企业有心引进科技创新成果,可缺少丰富的科技成果信息来源,而政府在进行科技项目摸排和申报时,又往往先照顾重点企业和支柱型企业,对那些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往往视而不见。其二,那些不被重视的中小企业即使有机会与科研院所接上了头,但他们可能会因为中小企业的身份难以得到对方的信任而失去引智的机会。其三,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引进科技创新成果,可作为技术提供方的高校,最担心因为缺少持续的资金投入令合作半途而废,而融资难成为横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高门槛。 “中国制造”能够上水平、上台阶、上档次,离不开众多中小企业的鼎力支撑,更离不开中小企业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与进步。现在,中小企业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的诉求进一步强烈,危机意识让中小企业不得不活跃在市场的最前端,他们能最快最直接地反映市场的变化和新需求,他们对新科技创新成果的需求也最迫切;而科研院所掌握着一批高精尖的实验室成果,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平台进行转化。如果能理顺关系,为双方合作提供更多促成条件和保障,将会最大程度激活科技成果在市场中的转化,并且提高转化效率。 这就要求政府在提升服务能力上有所突破,在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搭建起互相沟通的平台,建立起相互之间交易的纽带,确保科技创新成果顺利地转化,从而降低中小企业引智方面的成本。在完善合作服务方面,在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之间提供公平的信息联络、信用担保、融资支持等保障机制,确保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使双方都能成为受益方,从而实现双赢。在优化目标管理方面,打造一些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研发平台,引导更多的科研院所把研发的目标与重点放到中小企业身上,确保研发的科技创新成果能够被中小企业所接受、需要和欢迎,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