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T炎黄等两家公司被终止上市的消息让投资者短暂兴奋了一下后,*ST关铝等公司的恢复上市就给投资者兜头泼了一盆冷水。而且,伴随这些公司恢复上市而来的是ST股的集体狂舞。监管部门一直对投资者进行“勿炒垃圾股”的风险教育,但在市场“炒差”的背后,难道说没有监管部门“引导”的功劳?
在笔者看来,退市制度的形同虚设不仅表现在其本身存在漏洞与缺陷上,同样表现在监管部门在某些方面的“作为”上。其实,在上市公司退市问题上,退市新规实施后首吃螃蟹的应该是闽灿坤B。闽灿坤B因为股票收盘价格连续十余个交易日低于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已经踩到了退市红线,而且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以及临时董事会都没有为保牌采取任何措施,当市场都认为“退市第一股”非闽灿坤B莫属时,结果“意外”却发生了。地方部门的支持与监管层的“力挺”,使闽灿坤B最终以缩股的方式渡过了难关,摆脱了退市的风险。
为防范类似闽灿坤B退市闹剧再现,沪深交易所当时纷纷表态: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大股东增持、公司回购、缩股减资等方式保留上市地位;对于主动退市的公司,交易所将优先安排其重新上市等。交易所这样的表态显然值得商榷,一家上市公司是该退市还是恢复上市,制度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如果触及退市标准,就应该按规则严格执行,否则制定规则就没有任何意义。
为了避免出现大规模的退市,监管部门此次又祭出“新老划断”的法宝,使得众多暂停上市公司又重获新生。深交所称,13家申请恢复上市的公司都是今年1月1日以前暂停上市的,上市委员会审议的依据仍是深交所2008年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也就是说,新的退市制度对这些公司并没有约束力。问题在于,在退市新规实施后,如果在市场又产生众多公司退市的现象、而且退市制度再次被完善的情形下,监管部门会否同样为了使更多公司免遭退市厄运,而摒弃“新老划断”的做法,采用完善后的新规呢?
从闽灿坤B的退市闹剧到沪深交易所的表态,再到此次*ST关铝等公司的复活,都足以说明:退市制度如何执行,归根结底尺度还是掌握在监管部门手中。实际上,这正是以往退市制度形同虚设的根源,亦体现出退市制度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