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风波,也没有放过调味品、饮料行业。有业内人士透露,其危害程度要比白酒高出几百倍。而媒体也援引一位研究人士的说法,“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 能与塑化剂风波一拼的,也就是新近曝出的速成鸡危机。速成鸡其实是正常的,早已不是新闻,但国外主要靠高水准的饲养管理,而国内的一些公司则做不到,于是就滥用抗生素来催熟。这跟“健美猪”里的瘦肉精是一个路子。这才是中国特色的新闻,出这种生物学与化学的跨学科人才。 涉事的企业狼狈不堪,塑化剂中的酒鬼,乃至茅台,速成鸡中的肯德基,都是此前响当当的企业。市场经济自有奖优惩劣的内在机制,但这个机制的良好运行必须有建立在法治规范基础上的监管做后盾,否则就难以发挥其作用。 具体到这两件事情上,尽管企业有些狼狈,却也仅仅是狼狈,面对公议依旧淡定。酒企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没有责任,估计是嫌消费者和媒体是小题大做,只是不敢明说罢了。知情不报的肯德基倒是不敢搪塞,消费者也已经开始用脚投票,但是被严厉追责的迹象好像不多。 塑化剂风波虽然沸沸扬扬,但找不到问责对象,酒企比消费者还委屈,协会都出来为企业鸣不平,竭力推动着塑化剂风波向着“误会”的结局靠拢。消费者还能说什么,专家都说了,喝三两吨才会出问题。看来,还得是消费者继续神农的角色,以自己的身体来“尝百草”。速成鸡问题的处理,相信比塑化剂要好一些,毕竟滥用抗生素催熟鸡的危害是摆在那儿的。但如果只是将几个供应商予以惩戒,以儆效尤,事实证明,这不能阻止国内食品安全危机的深化,因为其他的人更愿意相信这些被抓住的人只是运气不好。 每当这个时候,专家也会出来好心建议,如何甄别有问题的食品,如何避免吃到这样的食品。简简单单的消费者,非要被培养成百科全书式的专家,这其间的成本,市场经济是否愈加不可承受?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景象,央视一报道,相应的监管、执法部门就闻风而动,下架的下架,处理的处理,一时间也蔚为壮观。那些位于乡间地头的供应商估计是在劫难逃,特别是出现在央视镜头中的企业。可是,风头稍减,对相关企业的问责也就不了了之。 不仅要让老百姓吃饱,还要让老百姓吃得安心,而这安心,如果仅仅依靠央视-执法部门的互动模式是难以实现的。无论是鼓起勇气问责那些涉事的大企业、明星企业,还是想出办法来在监管机制上能够设立起几道成功的防火墙,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果我们不能从一阵风式的监管模式中做出改变和突破,到最后,也只能问责消费者的嘴了:谁让你贪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