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评级公司惠誉和穆迪先后在最新的报告中警示中国经济风险。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情绪,沪深股市近期出现强劲反弹行情,创45个月新低之后出现初步企稳迹象。究竟如何看待中国宏观经济?从政府债务等局部和技术方面看空中国经济,是否经得起推敲? 穆迪看空中国经济的理由,主要是政府信托合作产品将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更多负担。惠誉则认为,到今年底中国信贷总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从2008年底时的128%,大幅攀升到190%。 事实上,政府债务问题并非第一次进入机构和公众视野。两家评级机构对中国宏观经济前景的警示或许也不无道理。但是,前者的这种客观性可能同时带有片面性,后者的逻辑分析可能并没有结合中国的国情。 先看前者。“作为一种预测,按照窄口径计算,中国政府的负债率将从40%左右开始攀升,有可能攀升到60%左右。至于惠誉的数据即从128%攀升至190%,可能是计算了中国政府的隐形负债,是以最宽的口径做的计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说。 这种计算显然存在问题。比如,中国GDP未来增速有多少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评级公司显然没有足够重视这个变量。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惠誉和穆迪考虑不够全面,只关注中国政府的负债而没有看到中国政府的资产。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的资产数量即国有资产非常庞大,包括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营性资产,流动性非常高。即便政府债务出现问题,也可以用这些流动性比较高的经营性资产解决问题。 “从各个方面来看,看空中国的理由不够充足。”吴庆说。 再看后者。以资产负债表来分析一个经营实体的业绩和运营,显然是没错的。但往往仅看一张资产负债表可能不够,还要看现金流量表等,还要进行更多的分析论证。 此外,根据前述事实,评级公司给中国经济列出的这张资产负债表,也是不全面不准确的。这里还有一个长期和短期两个不同的视角。 从短期来看,这张资产负债表的确发出了一定的警示。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这家机构的经营战略就必须得马上彻底收缩呢?并不必然。还得看其它方面的情况。比如,在不同的生命发展周期,经营战略有扩张和稳健等区别;在不同的经济体,政治经济体制和制度的不同也造成政府信用的不同,其经济杠杆率因此也会不同。 从各种要素和条件综合分析,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这也是经济学界比较普遍的共识。同时,众所周知,中国政府的经济调控和调动资源的能力比较强。国有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是中国经济运行体系中的强力一方,选择适度扩张的积极战略,显然是可行之举。 当然,万事都要把握度以及节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过度依赖投资肯定有问题,不可持续;但并不能因此而走了另一个极端,彻底否定投资的价值。既不要抛掉资产负债表,让负债无限制膨胀;同时,也不能只顾忌债务增长而缩手缩脚,错失大好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