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一些信号及未来的政策导向上看,“宽财政”及“稳货币”将成为2013年政策的主要组合。在财政政策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自三季度末以来的以铁路为主的基建工程的展开,使得积极财政政策在未来成为必然,2013年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将明显大于2012年。 而实际上,自2012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政策目标也在不断地发生调整。1-3季度以来的“内外交困”的经济疲弱势头虽然在四季度有所改善,但其他内生经济增长动力如消费等依然疲弱。从增速上看,GDP增速在明年难以仅仅依靠基建投资而实现大幅度的反弹。但另一方面,政策目标同样也从“保八”向“保七”过渡。目标预期的调整显示宏观调控政策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这表明随着国内人口结构及增长方式的结构性变化,政策制定者已经默认了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不可避免,经济增长动力逐步从外向型、投资主导型逐步向内生性增长方式转变。在1-3季度的这轮经济下行中,类似09年的那种政府主导型的大投资取向政策已经趋于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旨在促进消费增长的诸如“税收改革”以及“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等政策,在调控力度及方向上,也更显谨慎及稳健。 即便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已经提上日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主导型投资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经济“保七”这一底线依然还将延续,7%以上的经济增速依然是“保就业”的前提,从这一方面看,基建投资依然是作为防止经济“硬着陆”的重要手段。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三季度经济最低潮时,以铁路为主的基建投资明显发力,进而带动了上游钢铁、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进入补库存进程。我们判断,2013年的经济政策目标也将延续这一框架,在以内生性需求增长为锚的宏观目标的基础上,也积极利用政策抹平短周期经济的波动。 经济反弹,“昙花一现”还是“细水长流”?自2000年以来的这波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创下了连续十二年的高增速高发展的“奇迹”。但在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开始放缓的情况下,三驾马车的此消彼长也逐步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在时隔10年后,自2010年开始,消费在GDP中的贡献率再度超过投资,成为三驾马车中的主要贡献力量,这与当前的经济调控目标基本一致。但从推动本轮经济回升的边际动力来看,基建投资发挥的效用更大,我们判断,明年上半年经济的边际回升力量依然来源于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 我们维持当前的经济弱势复苏的观点,但其未来的增长幅度可能将低于市场的预期。特别是这波经济反弹的动力,能否再次证明自上而下的基建工程投资永远是经济疲软时期的“万能药”?其可持续性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度,是否真如市场那么乐观?我们认为依然存疑,而随着外贸季节性因素的消退,外贸需求能否保持强劲,也存在较大的未知数。但就短期而言,这波基建投资所带来的工业生产的反弹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退,也将对上游行业的生产及消费终端的需求复苏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