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在复苏的信号已经确立。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2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不仅在50%枯荣线上方站稳脚跟,同时也是连续第三个月回升。 中国制造业从收缩状态进入扩张区间,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已经开始企稳回升,进一步证明中国经济正在回暖的格局。随着各项稳增长措施的推进,经济景气度将进一步呈现回暖态势。事实上,PMI先行指标回暖并非特例,而是近期公布的令人眼前一亮的众多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6%,比9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1%,达到6月份以来环比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0.5%,今年以来首次“转正”。其中,10月当月同比增长20.5%,较9月涨幅扩大12.7个百分点。持续低迷的外贸领域也传来难得的好消息:出口增速从8月份的2.7%连续两月上行至10月份的11.6%,同时,进口增速也从8月份的负增长升至10月份的增长2.4%。 正如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八大期间所表示,10月中国经济企稳的迹象更加明显,完全有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的目标。鉴于这种良好的经济发展情势,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11月14日,美银美林最新发布的11月份基金经理调查显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创三年新高。在受访的亚太区、全球新兴市场及日本投资者中,51%的投资者相信中国经济明年会走强,为2009年7月以来对中国经济感到乐观的最高比例。这一比例从10月份5%大幅上升46个百分点,创2009年2月以来最高单月涨幅。 不过,我们也不能对此过于乐观。由于需求仍然弱于供给,这说明经济企稳反弹的态势并不稳固。其中几项弱势数据值得引起关注:11月,小型企业PMI为46.1%,比10月下降1.1个百分点,该指数自2012年4月以来一直位于临界点以下。此外,生产指数回升减弱,报52.5%,比10月上升0.4个百分点,升幅较10月缩小0.4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急剧下滑,由上月54.3%下降到50.1%;从业人员指数为48.7%,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 PPI的走势也值得注意。10月PPI环比上涨0.2%,为5个月来首次环比回升,一方面说明企业利润周期的拐点已经显现,短期经济处于筑底企稳阶段,另一方面,说明去产能约束下周期性行业的景气恢复仍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实体经济还需继续发力。PPI环比能否继续企稳反弹是衡量总需求复苏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如果PPI环比增速在11月重新落入负值,则说明此前需求的改善可能主要来自季节性因素,较难持续。而鉴于目前欧债危机仍多曲折,美国面临财政悬崖,所以我们对未来外需前景仍难以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