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和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我国重化工业化趋势明显。但近年来,在外需萎缩与内需收缩相互交织的大环境下,我国重化工业产能过剩的压力日益凸显,钢铁、汽车、建材、化工等重化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我们对A股上市公司中的816家重化工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表明,从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现金流等指标来看,我国重化工业企业的财务风险正在加大。由于未来一段时间,重化行业将面临较大的去产能化的压力,因此,要对重化工业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警惕,及早采取措施防范重化工业企业可能出现的破产潮,防止出现所谓“工业废墟”的现象。
近期,一些大型重化工业企业相继曝出利润大幅下降或巨额亏损问题。纳入我们分析的816家上市的重化工业企业的近期财务数据也表明,大部分公司经营现金流大幅下降,应收账款急剧上升,而且利润率快速下降。我们认为,由于自1999年开始的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周期已经进入波谷,而且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呈现高度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国重化工业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问题不容忽视,需各方面高度重视,及早采取全面、迅速的防控措施。
我们选取了钢铁、汽车、建材等七类行业816家重化工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012年中报进行了分析。数据表明,作为重化工业企业中经营相对比较优秀、融资相对比较便利的上市公司,其财务状况也出现了明显恶化:
一是资产负债率过高,且上升趋势明显。2012年6月,816家上市公司整体的资产负债率为55.75%,较2011年年底上升了0.69个百分点;2012年6月,重化工业上市公司负债总额为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6%。钢铁、有色、机械、建材行业上市公司2012年6月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60%、57.82%、55.18%和56.41%。
二是经营绩效滑坡,利润率下降过快。2012年上半年,重化工业816家上市公司共创造营业收入4.29万亿元,同比增长6.43%。然而,利润率比去年同期的7.71%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仅为5.21%。钢铁行业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全行业整体亏损状态,2012年上半年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大,亏损额达到44.1亿元。有色、化工、煤炭行业利润率同比均明显下降,降幅均超过50%。
三是现金流大幅减少,偿债能力大幅下降。816家重化工业上市公司现金流净额总量为1557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0.03%,偿债能力系数(现金流净额/总负债,下同)由0.043下降到了0.034。自2005年以来,各个行业偿债能力均不断减弱,尤其在近两年各行业的整体偿债能力系数都逼近历史最低点。其中下降最快的是钢铁行业,从2003年的0.358下降到2011年的0.0872;机械行业在最近一年半内现金流净额一直为负值,2012年上半年全行业现金流净额为负181亿元。
四是亏损额上升,亏损面明显扩大。2012年上半年,816家重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亏损总数达到16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1家,其中钢铁、化工、机械、建材亏损面扩大较为明显,亏损公司总数均扩大一倍左右,亏损总额达到297.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倍。钢铁、机械、化工、汽车、有色五个行业亏损金额均扩大了四倍以上。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增长,是以重化工业为中心而展开的,工业增长明显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格局,钢铁、氧化铝等产业飞速膨胀。而这些重化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低廉的资金、能源和环境成本。同时,一些大型企业在重工业及化工业领域通过高负债大幅扩张,并享受到了行业快速发展与周期繁荣的红利。但从近两年轻重工业增速对比来看,这一波重化工业红利的周期正走向波谷,高速发展阶段已经终结。
导致目前重化工业企业财务风险加大的原因,是与重化工业高速发展阶段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息息相关的:
一是重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扩张过快,投资效率整体下降。从投资占比看,2003年以来,重工业投资在全部工业投资中占比呈现绝对优势,始终保持在80%以上,2011年高达80.2%;从增加值占比来看,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从2000年的59.9%跃升至2010年的71.4%。工业增长投资驱动的特征十分明显。
重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扩张过快的最直接后果是轻重工业结构的失衡,以及工业投资效率的大幅降低。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来看,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从1997年的2—3倍上升到了2010年、2011年的5—6倍,这意味着今天同样的产出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需要多一倍多的投资。2011年每1亿元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仅提高了0.216亿元。无论是从投资规模看,还是从投资效率来看,“过度投资”的驱动模式已经难以持续。
二是重化工业企业投资过度依赖负债,财务成本急速攀升。在利润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必须依靠外部融资来支撑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负债杠杆变大,债务风险增加。2012年上半年重化工业816家上市公司营业成本总计4.1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6%。其中,财务成本为5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35%。从行业来看,增长最快的是煤炭和机械行业,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11.35%和93.77%。
三是产能过剩严重,集中度过低,重化工业企业缺乏定价能力。产能过剩是一些重化行业身陷困境的“症结”所在。目前,不仅钢铁、有色、水泥、船舶等行业陷入产能严重过剩的困难局面,汽车、光伏、风电等行业也面临产能相对于需求扩张过快的巨大挑战。例如钢铁行业2012年产能可能突破10亿吨,而据估算,今年全年粗钢产量约7.2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70%。产能过剩加上行业集中度过低,必然带来产品价格走低,进而降低企业盈利能力,增大债务到期偿还风险。
四是过度依赖低成本要素投入,在要素成本攀升的情况下竞争力日益降低。这些年我国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是一种非常依赖低成本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导致了对低成本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但其竞争力低下的弊端也在要素成本上升的大环境下暴露无遗。由于我国对外原材料依存度过高,在关键能源和原材料上没有定价权,钢材、化工、建材等产品不断受到国际垄断巨头的利润攫取,产品价格往往出现“产品价格下降比原料价格下降得快,产品价格上升比原材料价格上升得慢”的情况。
当前在船舶、钢铁、光伏等行业,已经出现不少民营企业由于深陷财务困境而纷纷倒闭的情况。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市场需求难以大幅回升的情况下,由于要素市场扭曲的消除,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重化行业将面临较大的去产能化的压力,一些大型企业高负债投资累积的债务风险不容忽视,也很有可能陷入资产负债表危机,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和金融系统风险积累。从工业大国重化工业化的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前苏联、德国等国家都在重化工业高速发展阶段过后,一批重化工业基地从繁荣走向衰落,大量工厂倒闭,出现了大量所谓“工业废墟”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对这一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并及早采取措施防控我国重化工业财务问题恶化,避免由此引起重化工业工厂大量倒闭的危机。
首先,应运用分类处理、分类化解的方法,按照市场化机制、商业性原则来处理重化工业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对债务问题过重、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亏损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退出机制,鼓励申请破产;对于产品竞争力一般、财务负担重的企业,鼓励通过兼并重组,从而提高产业集中度;对于产品市场前景好、由于资本金不足引起财务风险问题的企业,可以适当放宽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来弱化对银行贷款的依赖,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形成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供给结构。
其次,为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可以通过政策扶持措施加快我国重化工业
“走出去”的步伐,利用产能输出来带动我国技术和设备出口,最终建立母国与投资国之间的垂直分工体系。同时,通过大规模地进行海外投资带动我国本土逐渐转向生产附加值更高的工业品,从而推动我国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此外,为改变我国工业投资中以上项目、铺摊子为特征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传统行业尤其是重化行业必须坚持工业固定资产重置投资优先的原则,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集约式发展步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重化工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我国重化工业整体的国际定价能力。
更根本的是,要从源头上入手改变地方政府、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现状;推进税收制度的改革,消除地方政府直接上项目、搞投资的基础动因;积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弱化地方政府动用资源上投资项目的能力,形成合理的工业投资激励机制,构建一个有效的工业投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