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们认为,着眼长远、注重质量,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已经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当前,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已经成为制约内需扩大,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工业化、信息化步伐的突出瓶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
由于城市规模和水平提高速度滞后,使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环境日益趋紧,工商业企业地租房租、运输流通费用以及劳动力生存成本不断提高。城市进入门槛不断提高,劳动力向城市产业转移的渠道不断收窄,成为城市产业招工难、招工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受成本提高的影响,资本技术替代劳动的速度在加快,使制造业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不断下降趋势,从而在就业机会减少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新的约束。这样发展下去,最终会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全面减缓,使城乡、工农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固化,甚至令经济增长长期停滞于较低水平。
城镇化发展滞后,导致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受限。受城市汽车承载能力的限制,城市家庭买车需求开始明显降温;受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特大城市住房供给能力的限制,稳定房价的重点不得不集中在控制买房需求方面,房地产市场需求也明显降温。消费结构升级是现阶段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汽车、住房市场的降温,必然影响消费增长速度,影响扩大内需的潜力,进而制约经济发展水平。
分析当前城镇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城市发展缺乏长远规划,降低了城市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普遍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在抢工期、压成本背景下往往质量下降,受任期内追求政绩目标的影响,很多城市建设项目存在短视、随意的问题。凡此种种,严重制约了城市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二是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形成公共产品供给和社会管理能力方面的瓶颈,制约了城镇户籍的放开速度,也制约了城镇化步伐。
有鉴于此,应当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着眼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长远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城市远景发展目标和规划应该在国土资源规划指导下确定,规划形成后应作为法律文件执行,切实提高长远规划的严肃性。政府应根据规划目标,以长远的眼光、过硬的质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应把工作重点进一步转向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管理,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尽快成为城镇户籍居民,使劳动力和人口更顺畅、更稳定地向城市转移。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就业机会较多,承载力相对较强,非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占比也较大,建议以这些城市为重点,加快提高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