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未来城镇化进程仍离不开房地产支撑,但过度依赖房地产推进城镇化的老路已经走不通,未来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布局,应依地域不同而有所侧重。已经在中国各地实施多年的产业园区模式,或许可以成为重要的经验加以借鉴推广。
可推广产业园区模式
“过去10年的城镇化进程,并非由房地产一个产业支撑。但未来10年,城镇化的进程,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建设仍会对房地产行业有需求。”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北大经济学院院长曹和平看来,“重点不是什么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而是过去五六年间兴起的产业园区模式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完全可以吸纳大量农村人口,支持城镇化的进程。”
他认为,现在各地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实际都是产业园区的表现形式,两万多家产业园区已经在全国实现了行业的全分布,只是依地域发展特色而有所不同。因此,产业园区模式应该成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支撑方向。
回顾过去城镇化的轨迹时,他认为,农村人口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候鸟式迁徙”是一种根本上的阻碍,而产业园区的出现,为城镇化的发展带来新契机。产业园区因为多在城乡结合部或要素配置的地理中心,这里的土地容易输出、整理和优化,有利于按照城市的要素资源进行配置。
“园区征用农民的土地,成为城市的边际,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回迁房,回迁房的发展恰好成为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巨大推动力量。”曹和平预计,未来10年,全国270万个村庄有90万个要消失,成为新的产业园区用地,其中存在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机会。因此,产业园区应成为城镇化下一步发展的大方向。
现代制造业将成重要推动力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维达认为,单纯依靠房地产支撑城镇化进行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未来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应分为县级和市级两个层次来区别分析。
在县级层面,城镇化应依托农业基础优势,推进现代农业的精耕细作,即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同时注重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另外,要想保障农民在城镇化中获得利益,还需在农村推动现代商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在城市一级层面,何维达认为过去十年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引擎。“单纯认为房地产业支撑了城镇化的进程,这个说法本身就值得推敲。从数据上看,制造业对GDP的增长贡献其实更大。只是房地产行业比较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我认为,未来10-20年,转型后的现代制造业,将是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推动力。”
他特别强调,城市要建立起更高层次的现代工业体系,以此支撑起县一级城镇化的规模农业发展。“现代农村住宅建设也应成为未来10—20年农村城镇化的大方向。”
“当然,产业支撑不能跟每个城市具体的情况脱离,具体哪些产业对城镇化能形成支撑作用,要看不同市县的具体情况。”何维达表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面向未来的中国城镇化道路》中提出,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和生活。
徐宪平说,目前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3.6倍,将3亿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按现在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计算,中国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将新增3.5万亿元,占目前居民消费总量的26.3%。同时,满足人们进城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更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将为扩大内需提供最强大、最持久的内生动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可能将是一条持续几十年的投资主线。华泰证券策略分析师冯伟认为,城镇化将首先增加对住房、道路、电网建设等基础设施的需求,直接拉动的行业包括建材、工程机械、钢铁、建筑工程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