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0月30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共计进行了395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证券日报》的文章将之称为“别样降准”。其实,股市从7月份即一直在期待货币政策能够进一步松动,降准预期到9月仍处于高企的状态,到了10月份这种预期才渐渐回落。那么,央行的“别样降准”向各界传递了什么信号,是否对股市能产生“别样红”的刺激呢? 我们不必急于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变化。 货币政策放松可以马上为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增加信贷投放规模,刺激投资、刺激实体经济回升。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社会融资规模已取代新增信贷成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从9月份的数据看,当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65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4041亿元和1.22万亿元,在新增信贷保持一定规模的基础上,信托和债券融资异军突起,增幅大幅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需求并不强烈。 “我们今年没有采取过大的刺激政策”,中央决策层如是称。但这并不意味着,以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调控政策及其他产业政策没有因时因势制宜的做出调整。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两次降准和降息,并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支持下,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内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稳增长、调结构措施发挥了关键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比如,9月份制造业PMI、进出口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都有了明显的回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就评价说,“经济预期指标开始趋向回暖。” 这些得来不易的成绩,就有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整的功劳。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央行采取的“别样降准”措施就是当前的最优选择。至于这个措施能否对股市产生“别样红”的刺激则需要进行辨证地看。 一方面,货币政策没有采取进一步放松的措施出台,说明之前采取的措施仍处于发酵中,而且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缓中趋稳,回暖的迹象已经比较明显。在这样的形势下,货币政策按兵不动就是对实体经济最好的支持(即便美国推出了QE3,我国的货币政策也应以我为主)。实体经济转好,股市这个经济的“晴雨表”自然也应有比较好的表现。 另一方面,股市真正转好除需进一步进行市场机制、体制的改革外,其他的经济改革如结构性减税、收入分配改革等也应加快推进。而促成股市“别样红”的因素很可能就蕴含其间。 笔者认为,央行的“别样降准”带给各界的是对经济形势的再判断,对股市的影响是间接的;收入分配改革才有可能是触发股市“别样红”的直接因素。因为解除了后顾之忧的居民将会有更多的“闲钱”考虑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也将会变得更加积极。如此,资本市场的增量资金将会成倍增长,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将更加牢固,更有可能刺激股市形成“别样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