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苹果iPhone5如约而至。新品有着诸如更大屏、更轻薄、处理器更高等新特性,尽管尚缺乏令人震撼的亮点,尽管多位业内观察人士对iPhone5唱衰,但随着苹果将在100个国家和地区发售,市场很可能继续活跃。摩根大通预计,第四季度苹果将卖出800万部iPhone5手机。如果根据零售控制方法计算,第四季度iPhone5手机的销售总额预计将达到32亿美元,从而为美国第四季度经济增速贡献0.33个百分点。可能这个预测有些过于乐观,但毋庸置疑的是,苹果的经济刺激效应似乎比QE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让我们来看看苹果创造的财富神话:苹果股价连涨9年。调研公司StrategyAnalytics最新数据显示,自2007年6月推出一代iPhone以来,苹果iPhone手机在过去5年中的累积出货量达到了2.5亿部,为苹果带来1500亿美元的收入。苹果去年第四季纯利更超过130亿美元,市值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先后冲破4000亿、5000亿及6000亿美元大关。
截至目前,苹果公司市值约为6236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微软、戴尔、谷歌、惠普、Facebook五家科技巨头公司市值之和以及全美零售业销售总和。苹果2011年的总营收为1280亿美元,这比全球160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还高。
抛开iPhone5,总体来看,苹果似乎变得难以复制,不过难以复制倒不在于产品,也不仅仅在于苹果控制了产业中最核心和利润率最高的环节,而在于其“系统+终端+内容+服务”的新商业模式。当前全球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竞争,“系统+终端+内容+服务”商业模式以及产业链的全方位竞争使得移动互联网产业“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状况愈加凸显。
整个信息产业正加速融合,硬件制造业、软件制造商、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界限正逐渐被淡化甚至消失,软件、硬件、内容及服务的整合能力日益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而苹果正是凭借其在产业链方面的绝对优势,确立了移动互联网世界中的“苹果霸权”,有人甚至用“苹果经济”、“苹果时代”来形容。
其实,无论是“苹果经济”、“苹果时代”还是“苹果霸权”,其背后折射的都是新产业革命所带来的冲击。种种现实表明,由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相结合的智能制造技术,正引领全球制造业新一轮重要变革。生产正在走出大批量制造和流水线式的规模生产,这使得生产成本不再是决定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终端产品的竞争优势来源也不再是同质产品的低价格竞争,而是通过更灵活、更经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生产出更具个性化的、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对于凭借低要素成本实现大规模生产同质产品的传统制造模式而言,将是极大的挑战。
产业革命决定经济发展的未来,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尽管当前我们仍处于新产业革命的前夜,但是它所引发的全球产业分工及制造业格局重构的影响绝不可小视。金融危机以来,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指引下,美国加紧在全球新产业中的布局,试图构筑先发制人的优势。
为此,美国不惜下大力气投入重金确保这一竞争优势的实现,虽然美国财政捉襟见肘,经济基本面难有大起色,但政府研发预算并未减少,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甚至占到了全球份额的33%左右。
目前,美国已经全面启动重振制造业计划,积极在信息网络、云计算、新能源、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加强攻关,这将推动美国高端人才、高端要素和高端创新集群发展,并保持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研发领先、技术领先和制造领先。
从苹果的崛起到确立移动互联网世界的“苹果霸权”,苹果只是美国信息产业的代表。事实上,在硅谷和美国其他地方,正孕育着许许多多新的高成长型公司。我们并不怀疑,随着美国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也许还会有人续写苹果的神话,毕竟这背后彰显的是新兴产业的力量,然而,我们最关心的是中国的苹果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