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方版产业规划密集出台,涉及投资额动辄上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约7万亿元。对此,有分析人士担忧新一轮投资竞赛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不能真正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三年来首次跌破8%,中央把“稳增长”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预期中的“4万亿2.0版”并未出台。而在“稳增长”的发展基调下,各地纷纷出台大手笔投资规划,取代了以往中央投资的主角地位,逐步形成地方性的“4万亿2.0版”。在中央政府默许的情况下,各地投资总规模迅速突破7万亿元,一场轰轰烈烈的地方投资“大跃进”即将上演。 2008年中央推出的4万亿投资,虽缓解了金融海啸造成的经济衰退影响,在出口与消费陷入困境之时,依靠巨额投资的拉动效应,促使经济重拾高增长态势,但亦因此留下重大隐患。由于财政资金压力过大,无法支撑4万亿元的投资规模,最终依赖货币增发和银行贷款,导致地方融资平台负债一度高达10.7万亿元,并造成通货膨胀和产能过剩的后果。如果这次地方政府的投资“大跃进”得以成行,那么可以想见,未来将重复4万亿的悲剧,催生出更大的债务危机。 从各地公布的规划来看,各地依然是想靠投资收获政绩成果,渡过眼前的经济下行难关。与之前的4万亿投资不同的是,现在财政与国企均无钱可投,银行也受困于贷款风险,不敢再次大规模放款。于是各地纷纷将目光转向民间资本,出台各种鼓励性政策,试图将投资增长的筹码押注其上。 但是,在各垄断行业的进入门槛尚未彻底放开,对私有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有多少民间资本敢冒险试水?更何况,此前各地上演过的“国进民退”的负面效果至今未能彻底消除,民间资本害怕再次被套牢。无论是法律还是现实操作中,地方政府均缺乏对资本和产权的足够尊重,往往将其视为博取政绩的棋子,这种态度也令民间资本缺乏大规模进入的勇气。 而地方政府的大规模投资规划,表面上看是为了配合中央“稳增长”目标,但由于其冲动式投资计划缺乏充分的论证,最终投资效率难以保证,甚至可能再次推升产能过剩风险。因此,面对经济下行趋势,需要遏制住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须知“稳增长”不能靠大规模投资,应从减税、创新、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等多方面入手,将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放在重要位置上,从而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