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保增长变成地方投资奥运会
    2009-05-07    马光远    来源:东方早报
   《瞭望》周刊今年第18期发表健君的署名文章称:一季度各省区市经济运行情况陆续公布,几乎所有超过全国GDP平均水平的省区市,投资增速也同时超过了全国水平,11个两位数GDP增长的省区市,后面也是两位数的投资增速,“保增长”有变味为“投资竞赛”的隐患。
  在全球经济仍然深陷衰退泥潭、复苏茫茫的情况下,中国GDP增长6.1%,这一增长幅度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季度增长中虽属低增长,但在当下全球经济惨淡的语境下,这样的表现仍值得肯定。
  但是,如果冷静分析,应该看到,目前不仅不能轻言经济“率先回暖”,更应当看到,为6.1%的增长,我们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不但增长的基本模式依然建立在投资拉动型的基础上,中央启动两批投资2000多亿,预列赤字达到创纪录的9500亿;银行信贷更是大放水,一季度放出4.58万亿,为历史罕见。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短期的确能产生GDP增长,统计数字会非常漂亮,但从中国经济的历史表现看,高投入的模式伴随的往往都是低效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但1月到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7.3%,就是明证。
  特别是,各地刻意曲解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经济工作的精神,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这一有机统一的整体工作简化为单一的保增长,将保增长的手段又单一化为依靠政府投资。这在中央去年提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很多地方不顾本地财力,不断吹大投资的泡沫,不到一个月时间,各地配套中央的投资计划竟然高达18万亿,有些省份提出的投资规模甚至是本省财政收入的5倍之多。而这种完全依靠投资“保增长”的做法,在某些省份确实见效明显。最明显的例子是,一季度江苏GDP增长之所以能以10.2%遥遥领先于上海的3.1%和浙江的3.4%,主要源自一季度江苏高达23.6%投资增长,大大高于上海的1.7%和浙江的10.7%。
  近期一些动态表明,已经近乎白热化的“投资竞赛”在政策默许下有可能进一步升温:一是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最近表示,要下放部分投资的核准权;二是国务院前不久决定降低住房、交通设施等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三是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确立了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十项任务,各界反应淡然,这说明,各地眼里只有真金白银的投资,改革已经不是各地关注的重点;四是央行近日表示,信贷规模无限制。这些动态,可以解读为明白无误地鼓励投资升温的政策信号。
  考虑到现实环境,在一个以GDP为考核地方官员绩效的主要甚至唯一指标的机制下,值此难得的机遇——财政大投入、信贷无极限,这种宽松的政策环境的确百年难遇——地方官员唯有顺势而为,利用信贷资金大搞投资,拉动增长。这无可指责。但这种狂热竞赛的结果,就是为保增长而保增长。在保住增长的同时,不可避免会使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产能过剩更为严重,而保就业、产业升级、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吸引民间投资、扶持中小企业等更为关键的目标则完全被保增长的“挤出效应”所掩盖,增长模式的转型和扩大内需很可能沦为空谈。
  因此,在各地大搞投资竞赛的情况下,公共政策的最好选择绝不是火上浇油,而无疑应回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对中国而言,越是经济困难的关头,越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今天通过投资可以换取一时的数据漂亮,但留给明天的可能是更大的转型痛苦。
  中国经济是该走出投资依赖症的“周期律”了。我们需要增长,但现在的确是该告别为增长而增长的时代了,我们的增长和投资都应服从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大局,服从于改革和保民生的大局,而不是通过“投资奥运会”,为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制造新的麻烦。
  相关稿件
· 保增长重拳长短兼顾减税措施值得期待 2009-05-06
· 保增长扩内需 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 2009-05-04
· 江苏泰州:旅游经贸双轮驱动保增长 2009-04-30
· 中国经济“保增长”勿忘兼顾发展质量 2009-04-27
· 消费信贷助力保增长重任 20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