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的决心大、措施坚决。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同比回落,让一些地方政府在地方小税种和非税收入上做起了文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减税的政策动力和效果。 打开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账本,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2%,与年初预算确定的9.5%收入增幅指标相比,不但完成了而且完成得不错。受到经济增长趋缓、价格涨幅回落、企业利润下降、实施结构性减税等因素的影响,今年财政运行的环境比较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能超预期完成收入目标极为不易;第二,全国财政收入虽然同比增长12.2%,但增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这表明,今年财政收入增幅的下降还是比较明显的;第三,具体到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长9.8%,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9.4%,非税收入的增幅远远高过税收收入的增幅。 今年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的决心大、措施坚决。减税必然会对财政收入有影响,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的“放水养鱼”,是为了培养长远的收入环境。2012年,我国对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相对于最惠国税率,平均降低幅度大于50%;新近落实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减轻小型微型企业税费负担的各项政策,实施对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实行,工薪所得税率结构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率级距均进行了调整,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税负大幅降低。这些结构性的减税,已经通过上半年的财政账本集中体现出来了。其实财政收入增幅的下降,正是为改革措施付出成本的体现。
增幅19个百分点的回落,让一些地方政府有些紧张。财政收入是一个地方政府政绩的“晴雨表”,财政收入完成不好,钱袋子不鼓,地方政府的精气神会受到一定影响。于是,有些地方政府就开始想办法,争取把上半年财政收入的欠账在下半年夺回来。 怎么个夺法?一些地方政府在地方小税种和非税收入上做起了文章。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土地增值税366亿元,同比增长56.6%;耕地占用税282亿元,同比增长39.7%;城镇土地使用税184亿元,同比增长51.2%,涨幅均远远高于财政账本里的其他数据。 为什么地方小税种和非税收入是另外的一番天地,原因在于这一块是地方政府自身能动用的资源。中央政府赋予地方一定的税额调整权,每当财政收入出现增长乏力时,有些地方政府就有在这个领域加强征管以增加税收的冲动,来给地方财政补充营养。 显然,以增收作为目标的税收征管,与预期中的结构性减税措施难免有冲突,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减税的政策动力和效果,也意味着对相应行业的企业加压。如果继续下去,结构性减税将因为一些地方政府的增收冲动而成为结构性增税。 “变相征税”冲动抬头值得注意。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事求是,不能让财政收入决定一切。同时,还要开源与节流并举,现在的关键是要节流,即缩减支出,但需要强调的是,民生方面的支出一点不能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