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地方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出台了许多政策,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三十六计。
一、政府引导,多方扶持六法
1、搭建融资平台,做好银企对接。政府出面向金融机构推介中小企业、举办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等多种形式,构建银企对接平台,增进相互了解,鼓励和引导银企合作,实现融资良性互动。
2、加快规范、健全各类要素市场建设,方便企业融资。建立中小企业产权、物权、股权、债权、知识产权等交易场所,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转让,加快要素的变现和资金的周转,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
3、完善担保体系,激发担保机构的活力。注入资本金,增加注册资本,增强担保机构的实力;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形成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网络;加大政策性担保机构改革力度,调整股本结构,增加法人和自然人股份,实行多元化管理,推动其逐步走向市场。
4、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工商部门企业注册登记信息系统、税务部门企业纳税信用信息系统,以及司法部门信息系统等联结起来,构建统一的检索平台,实行互联互接,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和信用信息的采集面,详细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年审情况、纳税情况、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个人银行信用记录、对外担保、法律诉讼、履约情况等信息,方便金融机构查询,全面了解企业的情况,增强信贷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5、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集体所有土地评估、交易和登记制度,解决部分中小企业因集体所有土地抵押受限的问题。针对一些中小企业有房产但没有产权证的问题,加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办证,盘活沉淀资产,为融资提供抵押服务。
6、发挥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帮助优秀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政府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挖潜改造资金、节能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等,优先支持中小企业“高、新、特、优”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对具有较强开发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实行财政贴息,启动银行更多的贷款支持。
二、推进金融创新,探索新的融资途径六法
1、创建新型金融机构,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区域性中小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的组建和推进,鼓励民间资本加大投入,扩大贷款规模,增加金融机构覆盖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
2、开发金融新产品,满足中小企业多方面的资金需求。拓宽视野,研发从资金融通、风险规避到财务管理、资产保值增值等一揽子金融新产品,包括仓单质押、货权质押、商铺经营权质押、银票质押担保贷款、信用担保贷款、企业法人周转经营贷款、订单等等,将业务品种覆盖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贸易融资、物流运输、工程建设、厂商联动等各个方面,使中小企业能从多个渠道融通资金。
3、创新抵押方式,适当放宽抵押资产的范围。尝试采用企业无形资产、股权、项目权益、商业汇票、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多种抵押方式,探索集体林权、海域使用权等担保方式,把“死钱”变成“活钱”,为中小企业扩大抵押贷款提供方便。
4、创新担保合作方式,形成担保贷款风险共担和担保资金放大的机制。省、市、县财政分别按高新技术企业、一般企业的不同比例共担担保风险;担保资金与银行贷款按比例放大,并按高新技术企业、一般企业的不同比例共担贷款坏账损失风险。
5、创新信贷管理,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量身定制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优化信贷业务运作流程,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行贷款“一站式”审批,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6、创新机制,完善金融服务长效机制。银行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专司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职能;安排专门的贷款计划,向中小企业倾斜;对有条件的基层行进行合理授权,简化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审批程序,减少贷款审批层级;建立风险防范与正向激励并重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将中小企业信贷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业绩挂钩,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用好政策,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六法
1、落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单列中小企业信贷指标,做到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单独安排信贷规模,重点满足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对暂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成长性较好、讲信用的企业,适当放宽还贷时间;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按时支付利息的优质中小企业,允许办理“借新还旧”。
2、强化目标考核约束,表彰对中小企业服务成效显著的金融机构。实行金融机构“一把手事前承诺制”,明确年度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增速和增量目标,完善相关考核评价办法。评选年度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和特色产品,并予表彰;在机构设置、网点布局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且成效显著的信贷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未完成考核目标的,暂缓受理高管任职资格申请、新设分支机构申请以及新业务申请等准入限制措施。
3、坚持有保有压,优化信贷投放结构。银行业要科学、合理调配信贷资源,集中资金确保中小企业信贷持续增长,尤其要高度关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领域中小企业的发展,严控“两高一剩”和落后产能行业的项目授信。
4、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合理确定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根据经营效益和信用等级等变化,对中小企业的授信等级和额度实行动态管理;对优质中小企业及时授信,并在有效期和额度范围内允许循环使用;对经济比较发达、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特色经济明显、信用环境好的市、县,适当扩大短期信用贷款审批权限;对省级政府部门联合评定的信用优良中小企业,对其短期资金需求给予支持。严格失信惩戒措施,对失信企业的资产予以处置归还贷款,对股东和经营者做出不良信用记录;信用协会实行一票否决并将失信企业清出协会;信用平台不再对其新办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和其他政策支持。
5、减免税费,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小微企业免征13项收费。此外,中小企业抵押权益登记期满,继续利用同一抵押物申请抵押贷款续期的,不再收取抵押物登记费;中小企业办理抵押贷款,用土地、房产等作担保或反担保抵押的,经担保双方协商,可不进行评估,直接到相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土地、房产等抵押物需要评估、公证、签证的,有关费用酌情减免收取。
6、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担保机构的壮大。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创业资助资金,支持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对担保机构放水养鱼,从担保平台建设、担保风险补贴、企业资金周转、税收奖励返还、贷款贴息等方面实行财税倾斜,着力做大做强融资担保平台。
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六法
1、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要积极进取,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宝贵的资金。政府要建立健全企业上市引导、扶持、激励和培育工作机制,重点推进符合条件的盈利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着力提高他们的直接融资能力。
2、高新技术企业要创造条件,到新三板挂牌。新三板扩容在即,且门槛较低、申报程序简便,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型、成长型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大踏步走上新三板,或即将开启的区域性资本市场,在场外市场孵化发展,成长壮大。
3、债券市场融资便捷,要广泛利用发债筹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私募债等,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券,研究解决集合发债的担保问题,设立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补贴资金,降低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成本。
4、吸引外资,兴办中外合资企业。开展项目招商、市场招商、品牌招商、环境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兴办中外合资企业或中外合作项目,既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又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
5、设立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创业领域。在政府基金的启动下,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的发展和壮大,投向科技含量高、发展前途广、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
6、发挥典当行、小贷公司等机构的短期融资优势,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服务。做好汽车、房产二次抵押及股权等动产抵押可当品登记、备案和核准等有关手续,为典当行、小贷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拓宽经营范围创造条件。
五、强化基础工作,提高自身融资能力六法
1、注重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观念,着力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切实做到有借有还、按期还贷,杜绝不良信用记录。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坚持守法经营和信誉至上理念,以良好的信誉立身处世,赢得社会和金融机构的信任和尊崇。
2、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互相制衡、互相监督、相互促进的法人治理。尤其要全面提升业主素质,培养一大批有志向、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能开拓的新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增进银行的信任。
3、规范企业财务制度,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自觉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坚决改变一些企业存在着的会计报表不真实甚至没有会计报表,财务报表不经过审计,虚假账、多套账现象,逐步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形成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创新型企业。建立研发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依靠旺盛的创新资质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银行的信赖。
5、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市场销售。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促进产品质量达标;开展关键产品质量攻关,提升产品档次;加强品牌培育,通过研发核心技术,改进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质量与售后服务等,不断提升品牌的质量形象,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广辟财路。
6、加强企业管理,夯实基础工作。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纠正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的以言代管,以罚代管,以奖代管,凭兴趣、凭感觉、凭好恶、凭人情行事,企业管理混乱,基础工作薄弱的现象,苦干、苦练、苦抓,持之以恒做好基础工作,以自己的强管理、硬功夫、高素质,赢得银行的青睐。
六、眼睛向内,深挖内部潜力六法
1、对标找差距,做好降本增效工作。对照先进企业的各项指标,找出自己的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消耗,节约开支,堵塞漏洞,避免浪费,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2、利用新技术,做好节能降耗工作。采用节水、节能、节材工艺以及综合利用废料、废气、废水(液)等技术改造,开发新材料、新能源、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3、与大企业配套,抱团发展。加强与大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搭建与大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围绕大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协作配套,建立起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围绕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配套产品,拉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形成产业集群,外钱我用,弥补自己的资金不足。
4、做好销售工作,加快货币回笼。改进考核机制,将货款回笼同个人业绩挂钩,做到货出款回;严格销售纪律,不赊销,不延期,不挪用,防止出现拖欠,形成“三角债”、占压资金的现象。
5、讲究资金运筹之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生产经营中,加强资金的运筹管理,压缩库存,把死钱变活钱;将暂时闲置的专项资金,转为流动资金,用于应急;集中闲散资金,用到刀刃处;清理债务,收回客户拖欠货款;紧俏产品坚持先付款后发货,调动客户资金为我所用。厉行节约,不铺张浪费,不事高消费,不追求奢华,不讲求排场,不显摆阔气等等,将宝贵的资金尽可能用于生产。这些工作做好了,有限的资金就能充分发挥效能。
6、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实行企业的转型升级,使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取得国家的财政支持、信贷支持、政策支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作者系江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江西证监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