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每次上调水电油气等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有关方面总要召开调价听证会,但每次听证会从会前、会中再到会后,总是引来多种议论,甚至是嘘声。
之所以如此,核心原因是听证对象的成本构成不透明,不少公众怀疑其成本构成存在造假虚构。
这种怀疑终于得到了某种佐证。本周二,新华社“新华视点”披露,去年2月至今年2月,广州市价格成本调查队对广州市自来水公司2008年至2010年共3个年度的供水成本作了监审(监审结果并未见公开发布),结果发现,广州每吨自来水的成本被该市自来水公司多报了0.35元,虚高比例达17.26%。
广州市每年供水12亿吨,以此作为计价基数,广州自来水公司一年向社会多收的水费就超过4亿元。毫无疑问,这多收的4亿元水费中,有相当大的数量要由广州居民和商家承担——商家成本最后也会转嫁给普通消费者。
城市供水成本通常由制水成本、输配水成本、环节费用(包括财务费用)和新增成本四大块组成。监审发现,广州自来水公司除制水成本没有造假虚构之外,其余三大块成本均有“水分”。其中,仅水厂改造等新增成本一项,企业自报成本8.78亿元,实际成本5.36亿元,虚报成本3.42亿元。还有,超标准吃喝费用449万元也被打入了供水成本由居民买单。
然而,虚报供水成本并无技术含量可言,如果安排市审计局每年作一次针对性审计,戳穿“西洋镜”当不费吹灰之力。可是,鲜有听说哪座城市这么做过,至少未见公开报道。是地方政府对自来水公司一百个放心乎?
仍拿广州为例:广州西江引水工程,共投入79.7亿元,其中属财政投入才区区17.3亿元,工程建设资金的大头,由自来水公司通过商业信贷自筹。众所周知,城市自来水属典型的公共用品,甭说引水工程建设资金,包括连接居民家庭水表的管网铺设费用在内,理当由财政中全额列支。
水价每次涨,可有关部门每次都说水价远没有上调到位,老百姓半信半疑——原来呀,财政投入建设引水工程也是“短斤缺两”,如此一来且年复一年,自来水的公共用品属性被不断销蚀,商品属性则渐生渐长。在社会诚信遭遇严重侵蚀现状下,自来水公司也包括燃气公司和供电公司,不对成本做手脚真有点“不可思议”。
下月起居民电费按阶梯结算了,而日前,发改委已就“稳步推行阶梯水价制度”公开放话。在自来水“阶梯”前,照样会开听证会。可倘若不从源头环节还原自来水的公共用品属性,水价虚高怕还会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