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有显著效果,绝大部分应由市场决定的利率已经实现市场化定价,存款基准利率是当前最为关键的步骤。一方面,存款基准利率放开初期可能引发商业银行竞相提高存款利率,加大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一旦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危机,存款人的利益就可能得不到保障。因此,对存款基准利率的放开需要保持审慎。银行理财业务可作为放开存款利率浮动的“试验田”,通过公众、市场机构和监管层逐步对存款利率浮动的认识和应对,为放开存款基准利率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并逐步实现存款基准利率放开。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市场化存款利率的反映。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实质来看,它实现了公众直接参与金融市场投资,并蕴含了一定的商业银行信誉;而存款本质也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包含商业银行信用的投资品种,存款利率是投资者根据存款风险而确定的价格,二者性质相似。此外,大力发展保本理财产品的银行有不少资本金较宽裕而存贷比压力较大的银行,因此很多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以结构性存款或直接纳入本行司库;非保本型银行理财资金在产品募集期或到期后,也会在银行形成部分沉淀存款,二者价格相似。因此,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存款利率具有一定的相互参考性。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金融市场关联密切。银行理财资金投资包括债券、PE等多类资产,其收益率与金融市场各类资产密切相关,银行理财产品中不乏直接挂钩基准利率的产品。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市场化程度较高,能及时反映市场和政策变化。这既反映了市场的真实资金供求状况,也包含了市场对通胀和货币政策调整的预期。特别是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高,显示其对通胀更为敏感,相对同期存款定期而言,更能体现即时的市场资金溢价。 银行理财业务有望成为商业银行探索利率市场化后经营模式的契机和平台。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一大挑战就是调整经营模式,实现投资、中间业务与信贷业务的互补。理财业务为商业银行创造了迎接挑战的平台,它的发展大大拓展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领域,扩大了传统的担保、代理、信托等业务的规模,强化了结构化金融工具的创新,还通过跨市场、组合型的投资运作方式,整合了银行在信贷及银行间市场的传统优势,拓展了在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投资空间,为银行探索利率市场化后中间业务、投资业务和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平台。 银行理财业务也为监管层预见利率市场化将面临的新形势提供了可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监管层必须审慎推进。国际上实施利率市场化失败的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的成功推进需要以国内金融体系和监管模式较为健全为条件,并在合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逐步推进。银行理财业务的出现,为检验我国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应对存款利率自由浮动的能力提供了契机,便于监管层预见、预防风险,完善相关制度。理财产品发行成本的市场化管理,无论是对商业银行还是对于监管机构顺利适应利率市场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目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所需的条件来看,其核心可以归纳为商业银行实现市场化竞争、金融市场实现市场化传导、客户接受市场化规律。银行理财产品在这三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第三点的作用显著,有利于促使居民认识、认可、接受存款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用脚投票”的市场规律,为利率市场化的继续推进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