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历经多年的快速增长,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政府从2010年开始调控经济,希望实现经济的软着陆,但是去年的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开始加速下滑。今年的1-2月份经济更不好看,1-2月份的电力消费增长了约7%,去年同期是11%,按这个数据来预测,今年的GDP增速会降到8%以下,甚至是7%以下。 石小敏说,近期经济方面的负面消息是非常多的,比如房子和土地卖不掉,积压越来越严重,工业企业的效率为负,财政收入出现了十几年来第一次负增长。实体经济下降,企业效率下降,流转税、所得税下降的情况更是很多年没有出现过的。根据深圳的报道,深圳1-2月份的工业出现负增长,这是建区以来没有见过的。 石小敏认为,中国经济模式有很多的问题,比如投资和消费不成比例,内外需不成比例等等。中国经济能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关键是和国际市场联系。中国模式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在2002年-2008年,2010年整个世界的经济陷入颓势,但中国由于发展的惯性,经济还在持续增长。但是在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遇到了问题,很多人都在关心中国是否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增长模式的形成,与这30年的全球化是分不开的,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为中国大规模引入制造业资本奠定了基础,抓住了跨国公司在全球生产力转移的机会。但是中国目前只是开放了制造业,而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服务业等领域,在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开放。由于服务业得不到完全开放,中国大量低效的部门得不到改造,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快速地提高全要素生产力。 石小敏认为,中国垄断部门由于缺乏竞争,进步的速度非常慢。同时服务业大量的就业空间不能被挖掘出来,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能占到70%—80%,每一个制造业背后有三个服务于它的服务业,而中国连两个都不到,这就使得中国出现了很大的就业问题。由于不能放开教育科研和研发,中国的制造技术也上不了台阶,对高端产品的生产力不从心。所以中国目前的很多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中国要想克服缺点,就必须进一步改革,把基础工业和很多服务业开放。中国开放基础工业和服务业,实际上是给自身争到了机遇,也大大地缓解全球经济在危急中调整的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