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敏认为,过去的三十年世界发生了五件比较大的事情,第一件就是新全球化,它包括全球信息一体化,全球金融一体化和全球市场一体化。由于全球事物的相互融合和连接,新的全球化还催生了价值体系一体化,规则一体化和评估标准框架一体化。第二件是苏东集团的崩解,第三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第四件是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第五件是北非中东地区爆发的茉莉花革命。 在这五件事中,全球化发挥着统领和贯穿全程的作用,其它的四件事实际上是全球化展开过程中的大事件。比如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意味着新全球化第一阶段受挫,开始进入调整的过程,同时为全球化的下一个阶段做准备。 石小敏说,全球化是一个新的历史进程,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社会文化乃至政治方面的全球化。全球化作为一种新的历史观,作为一种新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思维框架,正在越来越大程度地取代冷战的思维和冷战的分析框架。如果将苏东崩解的分量形容为9.5级强地震的话,那么中国粉碎“四人帮”,实行改革开放的分量应当有9.3级,茉莉花事件则有9级。当前中国决策层的执政方针已经有所调整,以前奉行的是经济第一,现在则把关注民生、稳定社会放在了第一位。所以国人应当从大的历史事件中看到一种历史的逻辑。上述的五件大事,真正代表历史逻辑的是全球化,特别是这二三十年的全球化发展,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非常值得继续探讨的一种思维框架、一种认识论,也可以把它提到发展观、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待。 全球化思维框架与冷战思维框架有很大的不同,冷战思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总要先压倒敌人。全球化思维不是这样的,由于全球变成了一个整体,互相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面对的问题超越了民主国家,超越了主权,它需要全球来共同解决,寻找出新的逻辑规则,并且寻找出新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框架来解决。例如气候问题、国际金融危机问题、美债欧债问题,都已经超越了主权的范围了,需要全球合作。这些问题只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讨论,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要给全球化冠以“新”字呢?石小敏表示,之所以会有经济学界的人提出新全球化的概念,是因为开始于二三十年前的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有一个质的飞跃,它是建立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革命的时代,是信息的全球化引起了同步的金融全球化。 而且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的市场在空间上也已经一体化了,一大批跨国公司逐步演变为全球公司。何为全球公司?石小敏认为,当一公司本土的销售额、雇佣职员的比重跌到50%以下,这个公司就变成了全球公司。 石小敏认为,这一轮全球化带来一个很大的变化,即全球的经济结构在整体上越来越变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等级分工的金字塔,全球成为了一个整体的机构,它的价值链条的分工、运转等和二十年前有了巨大的变化。二十年前全球的经济联系,主要是一个大国带着周围的一些小国的集团化形式,等级分工并不明显,那时世界经济研究的主要是国与国或者集团和集团之间的双边关系。而如今,在对很多事情分析时都是先就全球经济整体分析然后再分析双边关系。“例如中美关系问题,如果在全球体系中仔细分析透了再讨论双边问题的话,许多问题就容易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一轮全球化中没有丧失机遇,抓住了这一轮全球化给中国提供的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