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我国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问题
2011-12-05   作者:廖晓淇(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由于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加工制造环节,我国承接了大量转移性顺差
  ◆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过多,会加大外汇资产保值压力
  ◆在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外汇储备不增加或少增加

  时下有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快主要是外贸顺差大造成的,导致外汇占款多,而且巨额外汇储备存在很大的保值风险等。对此,我个人想谈几点基本看法。

  客观认识现阶段我国外贸顺差较大的必然性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稳定的贸易条件,与世贸成员的最惠国待遇得以彻底解决。十年来,我国充分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实现了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国力增强,在多双边经贸格局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对外关系更紧密。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作为一个大的新兴经济体,在快速发展阶段保持外贸较快增长,并在较长时间处于顺差有其必然性。一是顺差持续时间。美国在1871—1970年的100年间保持了94年的贸易顺差;德国1971至2010年已持续40年顺差,目前仍是全球第一大顺差国;日本1981至2010年已连续30年保持贸易顺差,其中有20年顺差额为世界第一。中国持续贸易顺差从1994年至今才17年。二是占全球出口比重。美国占全球出口额的比重最高是1948年的21.5%,即使近20年其产业大量转移到国外、外贸出现逆差,其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仍保持在10%以上;只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近20年的出口占全球比重稳定在11%以上;中国有13亿人口,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却一直低于10%,直到2010年才首次超过10%。三是出口依存度(出口占GDP比重)。1991—2010年,德国出口依存度在19%—39.7%之间,中国出口依存度最高时虽曾达到35.7%,但2010年的出口依存度比德国仍低11.5个百分点。
  还有,我国由于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加工制造环节,承接了大量转移性顺差。2010年我国一般贸易逆差472.5亿美元,但加工贸易顺差达3229亿美元,是顺差总额的1.8倍。加工贸易的特点是大进大出,大量的进口并非本国消费需求,这说明我国进出口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复计算的。
  当前,我国要继续发挥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且成本低等比较优势,抓住机遇发展外贸。因为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提高消费能力的基础,只有坚持发展外贸,才能带动国内的生产需求,保持和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才能逐步扩大内需和消费,促进我国经济向内需为主转型。对外贸易也带动了外商来华投资和我国对外投资,通过国内外的交流和竞争也使得国内商品的品种更加丰富,质量和数量均有提高。中国发展外贸,不仅有利于本国经济,也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至于外贸发展中遇到的贸易摩擦问题,只要妥善应对,大都可以化解。

  有必要厘清外汇储备与外汇资产的概念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即央行)持有的可兑换、流动性较高的外汇资产,包括外汇现汇、存款和债券等。而“外汇资产”是指一国政府、企业和居民所拥有的外汇、黄金、用外汇购买的商品储备和其他海外资产的总和,又可分为官方储备资产和民间外汇资产。“官方储备资产”包括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SDR)、在国际货币基金(IMF)的储备头寸等。
  一国外汇资产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表现,外汇储备只是外汇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央行持有外汇储备是投放基础货币购入的,有保值增值的问题,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当前,我国外储大约相当于GDP的60%,大大高于20%的一般国际共识。从外汇储备相当于对外投资存量的比重来看,德国是2.7%,美国为1.2%,日本为134.5%,而中国则高达1045%。外汇储备过多加大了外汇资产保值压力。

  国际收支顺差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但外贸顺差并不必然导致外汇储备增加

  当发生国际收支顺差即外贸顺差和资本净流入时,只要央行用本币买入外汇,即形成外汇储备。但如果央行不买入外汇或少买入外汇,而是将外汇留给企业或居民,则外汇储备就不会增加或增加太快。如德国的外贸顺差曾多年是世界第一,2005—2008年外贸顺差累计达9269亿美元,但这四年中德国的外汇储备不仅没有增加,还减少了74亿美元,只有386亿美元。原因就在于其贸易顺差通过企业对外投资转变成了多种外汇资产。如2007年德国企业对外投资额1625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德国贸易顺差额2706亿美元的60%。德国经验启示我们,在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外汇储备不增加或少增加。

  以加快外汇资产多元化为重点,让外汇储备保持合理水平

  我认为当前应当做好四件事:一是把加快推进外汇资产多元化作为促进外部均衡、减缓外部压力的重点,推进外汇体制改革,调整外汇资产结构,改变外汇资产过多集中于外汇储备的格局。二是进一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限制,简化审批手续,加强便利化服务,推动更多的外汇转化为我海外投资权益。三是扩大进口,逐步改善外贸不平衡的状况,这有利于缓解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四是扩大出境旅游。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投分拆”能否成外储管理体制改革新起点? 2011-11-18
· 化解巨额外储需标本兼治 2011-10-18
· 巨额外储是负担更应是发展动力 2011-09-2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