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东亚项目主任 胡永泰: |
|
中美贸易关系需要共同纠正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东亚项目主任胡永泰表示,缓和美国与中国之间紧张的贸易关系需要由中国和美国共同采取纠正措施。
胡永泰说,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或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并不能单独反映经济状况。相反,它们中的每一项都反映了中美两国(以及世界其它国家)的经济状况。当人民币被低估时,中国央行在外汇市场不断进行干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美国的低储蓄率也使美国倾向于向国外借款,以填补其投资和庞大的政府预算赤字。而美国至今并无一份可靠计划来削减在经济复苏后的预算赤字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贸易不平衡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这又直接表明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将针对一个任务运用多个政策工具。这些政策工具不仅仅包括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还包括在措施上同样大的变化,例如中国降低贸易壁垒、美国减少预算赤字、美国进出口银行放宽信贷融资。
如今备受称赞、在1985年9月签署的《广场协议》,在它签订后不久,却造成全球金融市场严重动荡,因为该《协议》旨在推日元大幅升值。随着《卢浮宫协议》于1987年2月仓促签署,《广场协议》仅生效了17个月,便寿终正寝。由于全世界现在才开始愈合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创伤,如今再对金融市场造成类似于《广场协议》式的冲击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更重要的是,在减少美国贸易赤字方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幅升值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可信。当日元兑美元汇率从1985年的238.5日元/美元升至1988年的128.2日元/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日元升值了86%)时,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整体贸易收支差额只是略有改善。美国的贸易赤字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下降到2.8%(下降0.7个百分点),日本贸易顺差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下降到2.6%(下降0.8个百分点)。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日美两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
在1985年后,当日本直接出口的商品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大幅攀升时,美国贸易赤字仍不见有多大起色,因为美国消费者的应对方法是转而购买别国类似的进口商品;日本企业将其生产基地搬迁到其它亚洲国家,以服务于美国市场。日本的贸易顺差也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因为日本新建的海外生产基地从本国进口了大量的固定设备和半成品。
由于60%以上的中国出口商品是由外商投资的工厂生产的,如果人民币重演日元在1985-1988年大幅升值的那一幕,许多外国投资者就会将其业务迁往世界其它地区。除非美国提高目前很低的私人储蓄率并削减预算赤字,否则第二个《广场协议》也无法充分削减美国的贸易赤字,这样一来,导致的主要后果是对美国的外债来源进行重新配置,并引发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