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常规发展”观念主导下建起的公路和桥梁,往往经不起风吹雨打就原形毕露。大量财政资金被浪费,公众的安全受到威胁,却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 云南新平县城至三江口的公路在试通车第二天就发生了坍塌事故,一辆途经此处的车辆翻下山崖,造成车内2人死亡、2人受伤,公路中断。于是,这条二级公路被网民们戏称为“史上最短命公路”。 事故发生后,云南省组成相关部门专家前往新三公路调查,得出结论称,事发路段地形横坡陡峻,工程地质条件差,强降雨加大了静水压力,形成坍塌,属于强降雨引发的自然灾害。调查中没有发现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问题。 从调查组的结论看,这条短命公路还是一条苦命的公路,刚修好不久就遇上了恶劣气候的考验。当然,它没能经受住这场大考,而是露了馅。是老天爷太不给公路面子,还是这条公路原本就修错了地方,公众无法从有关部门的结论中找到答案。 但经验告诉人们,在分析一起严重的致人死伤的坍塌事故时,只说老天爷的坏话总是不够理性的。果然,新华社记者在采访时就发现,新三公路虽然没有设计和施工的硬伤,却也存在软肋。为了获得国家关于二级公路的补贴,新平县抢工期、赶进度,还没有获得云南省的批复就仓促上马,还没有交工验收就违规试通车。如果新三公路前期论证更完善一些,后期施工建设更妥当一些,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说不定就会强一些。至少,如果新三公路不是那么急于试通车,出事的车辆就可以躲过那场致命的坍塌。不用说,事故的人祸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 获得国家补贴对于地方财政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因为争取这一补贴,就置过往车辆的安全于不顾,最终酿成惨痛的死亡,这就得不偿失了。没有尊重公路施工建设的规律,没有把安全因素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是新三公路坍塌事故的主要症结之一。遗憾的是,新平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云南省的调查组也没能帮助当地提高认识,调查也就成了走过场。连接多个乡镇的新三公路今后能否真正成为一条顺心路,恐怕还需要观察。 公路仓促上马和违规通车并非个别现象。在“超常规发展观念”的左右下,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大干快上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要么是为了赶上国家行政规定的“肯节儿”,要么是为某个日子献礼,甚或只是为了在领导任期内打造亮丽的政绩,原本需要精雕细琢的工程往往以最快的速度完工,工程的可行性、质量乃至基本安全很难得到保证。在“超常规发展”观念主导下建起的公路和桥梁,往往经不起风吹雨打就原形毕露。大量财政资金被浪费,公众的安全受到威胁,却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这样的现状必须有所改变。 近几年来,新闻中充斥着各种“最短命”的工程,从公路到桥梁、从小学到经济适用房,都遭遇过自然因素的摧残或人为因素的损毁。这些事关公共利益和民众福祉的建设项目,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侵蚀公共财政、损害公众信心的祸根。究其根源,还是地方政府没有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念,以及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如果不能对最短命工程严肃反思、从严问责,社会发展就难免会走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