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余条意见都说了些什么,哪一条意见能够代表自己的利益?期待,有关方面像车船税法草案那样出具个税意见征集的报告,用客观、详实的数据向民众说明情况。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自4月25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来,截至昨日已收到征求意见23万余条,创我国单项立法征求意见的最高纪录。这充分说明了民众对个税的关注,以及纳税人意识的增强。 23万余条意见承载的是民意和民生之重,是民众对立法机构和立法程序的信任。民众把意见提交上来,就是希望在个税的立法中有所体现。所以,个税草案会不会因为此次意见征集而做出调整,或者做出怎样的调整,正是征求意见结束后,民众最关心的事情。 23万条,简直是意见的“汪洋大海”!在这片“海”里,哪一条意见是有价值的?哪一条能够代表自己的利益,又有哪些意见能最终被吸收进个税法修正案草案? 意见的碎片化表达,不可避免增加了立法机构和民众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这又难免会让很多人产生“被代表”的担忧。 从多种信息看,民众的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就在个税公开征求意见的一个多月内,立法机构先后召集专家和“公众代表”座谈。在这两个座谈会上,对个税免征额3000元等内容的肯定,成为主流。这与很多民众的感受不符,也和社会舆论有些错位。如近日,网易财经就调查了国内百名经济学家,过半经济学家赞成5000元个税免征额。 已经有媒体发表评论,对这些“公众代表”是否具有代表性提出质疑。他们是有关政府部门推荐的,并没有经过民众的推选程序,他们也没有经过充分的意见征集和社会调研,也许他们的看法有道理,但是否就能代表民众,的确值得商榷。 相比偶然选中的专家和公众代表进行的座谈会,这23万余份民意或许更真实可信。尽管是一个意见的“大海”,但其中必有真知灼见。这有赖于有关部门,能否将这些民意客观而真实地呈现给公众和立法者。 现在,民众的纳税意识已经广泛觉醒,对自己利益和权利的重视也不同以往,因此,有质疑、有担心,都很正常。立法机关公开征集意见,本身就体现了对民众权利的尊重,而回应这种担心也当是“尊重”的一部分。只要立法环节的博弈透明、充分,相信最终个税的调整也就会和民众的预期一致,也就能打消很多民众“被代表”的疑虑。 去年,车船税法草案付诸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内会外对草案争议颇大。有鉴于此,全国人大就车船税法草案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最终车船税法草案收到10万条意见,过半要求降低税负。尤其难得的是,关于意见征集的报告内容公布得相当细致,各类意见究竟有多少条都公布到了个位数,因此,各类意见的比例也就更有说服力。此后,草案内容据此做出调整。这可以说是近年来开门立法的典型案例。 期待,在民意征集完成之后,有关方面进一步整理、归纳、总结,像车船税法草案那样出具个税意见征集的报告,用客观、详实的数据向民众说明情况。也期待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像车船税法草案那样吸收民众意见做出调整,向民众更多让利,让税负更公平,税制更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