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国内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前十榜单上,金融业又一次毫无悬念地风头尽出,一共占据6席,并且连续囊括了2006年以来这张耀眼榜单的前三名。这样的成绩虽然相比起前几年动辄包揽前十大高薪名额已“收敛”许多,但面对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动辄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天价年薪,人们还是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又是凭什么。 其实在2009年初,财政部下发《关于金融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限定国有控股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税前年薪为280万人民币以后,国有上市金融公司高管的薪酬近几年来均普遍维持在200万元以内。 但是诸如银行业中的民生银行,保险业中的中国平安,证券行业中的广发证券等公司股权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非国有金融机构,仍然在高管薪酬榜上独领风骚。在2010年国内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总额排名前三的正是广发证券、民生银行和中国平安,分别为7209万元、6828万元和6820万元,中国平安和广发证券还“贡献”了2010年十大高薪高管的前三人。 这类上市金融机构高管“肆无忌惮”的表演也最为人们所诟病。在2007年初,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就曾公开怒斥保险公司高管薪酬不合理,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07年度国内上市公司前十大高薪者中有8人来自中国平安,整个榜单几乎被包圆,其董事长马明哲创纪录的4600万年薪外加2000万奖金的总薪酬更是令人咋舌。而这些公司高管薪酬的不合理性,其实不仅在于“高不可攀”这一点,更加关键在于目前国内金融行业是具有较为严格市场准入行政限制的不充分竞争市场,也就是说这些公司的盈利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行业相对垄断的特性。对于这类上市的非国有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虽然无法像对待国有控股金融企业一样从组织纪律上对企业高管薪酬加以限制,但是完全可以从行业规范上对其高管薪酬方面多加管束,比如多约谈约谈拿着明显不合理高薪的高管们,或者督促其建立完备、平衡的薪酬设计和审核机制。 而在国有控股金融企业方面,很多公司目前针对高管薪酬实行的是“分而治之”的办法,虽然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受制于财政部的“限薪令”,但是对于关键岗位的管理人才,比如银行的信贷风控总监、保险公司的总精算师、证券公司的投资总监等,还是舍得花大价钱的,这也是保持行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在这类金融企业中,容易被人所忽视的“隐性福利”等问题也往往出在董事长总经理等“被低薪”的高管们身上。目前正在筹划上市的新华人寿,在去年年底就被媒体爆出曾为包括前总裁孙兵在内的公司47名高管购买了一份补充养老保险,按照保险协议,孙兵可以在退休后每月领取9万元的天价养老金,堪称史上最丰厚的国企老总退休福利。针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应该要求国有金融企业扩大高管薪酬的披露范围,比如高管的职务消费、补充福利等内容,还要相应配备“有牙齿”的监管措施,可以对公司以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处罚。 另外,对于非上市国有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有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因为这些公司没有相关信息披露的义务,往往给高管开出更加“不着边际”的年薪,应该让这些缺乏公众监督的高管们把自己的工资单晾出来晒出来,毕竟阳光才是最好的杀毒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