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在北京开业。本报记者 罗晓光/摄 |
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华社在借鉴全球各类交易所发展模式基础上,以独创精神开拓的交易服务平台。作为全球首家以金融信息为交易标的的专业交易机构,它的成立,将搭建起一座金融信息领域沟通交流的桥梁,是中国金融事业发展的重要碑石,对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信息领域的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
助推金融信息流动
就当前来看,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的金融信息流,已不仅仅是市场资讯的简单传播,它引导着资本,影响着决策,决定着交易,成为保证市场机制和交易系统有效运转的润滑剂。业内专家指出,金融市场不仅需要推动交易的进行,更要帮助提升市场参与者对交易的信心水平,而这种信任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自由流动。
在金融交易的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立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华社延伸金融信息服务产业链、繁荣金融信息交易市场、促进金融信息流动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总经理徐丰介绍说,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要建立起中国资本市场与世界资本市场的沟通桥梁,特别是在金融信息领域沟通交流的桥梁。这座桥梁的架设,不仅要依托新华社自有的遍布全球的网络,更重要的是要与中外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加强交流、联系,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率,在合作中实现共融、共赢与资源的共享。
打造“交易所的交易所”
徐丰介绍说,该交易所定位于“交易所的交易所”。他表示,我们将为国内金融市场间沟通交流提供一个平台,特别是为国内的资本要素市场、各交易所提供一个信息充分交流、沟通的共享平台,为他们做好金融信息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希望把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建设成为交易所的交易所。前面的“交易所”三个字表示的是服务对象,后面这个“交易所”表示的是要为我们合作和服务的交易所提供一个家一般的平台。
“我们将通过强化交易信息、交易方式、交易项目、交易规则和交易市场等方面的联动,与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实现共融、共享、共赢,创新模式,发挥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资源优势”。
据了解,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自今年9月10日试营业以来,根据交易产品“标准化、产品化、可交易化”的原则,首批上线多项金融信息交易业务。此外,交易所还积极探索行业指数研发等金融信息产品的发布交易业务。据徐丰透露,待时机成熟时,新华社还将倡议举办世界交易所大会。
构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服务中心”
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在18日的开业仪式上介绍说,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将充分发挥新华社遍布海内外的采集网络和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优势,积极借鉴全球各类交易所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与全球专业机构合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构建金融信息及文化产业交易服务的中介平台,促进文化服务产业与实体产业、资本市场的对接,最终建成国内最权威、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信息及文化产业交易服务中心。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积极做好经济报道和金融信息服务,特别是近年来根据中央新要求和海内外新形势,举全社之力建设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着力推进北京国家金融信息大厦、上海中国金融信息大厦、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创办,将为加强金融信息平台建设、搞好金融信息服务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华社将依托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等平台,竭诚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服好务。”李从军说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交易所开业仪式上表示,金融市场是信息驱动的市场。新华社以金融信息服务为主体,创造性地设立金融信息交易所,对于新华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信息平台,满足国内外金融领域对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金融界各类投资主体、境内外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都有购买交易数据、研究报告等金融信息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讲,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建立,能够增加可供市场参与者选择的交易方案,提高金融市场根据供需与投资者风险偏好进行资本配置的效率,从而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桑德尔曾表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期盼与新华08和金融信息交易所尽快建立合作关系,为新华08提供全球气候交易的相关资讯和数据,为中国由低碳经济的“跟随者”转变为“领导者”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