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新华网发布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今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三公”支出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因公出国出境团组数和人数也要减少。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抓紧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车管理使用改革,今年要拿出改革方案,在一些部门试行。公务接待要严格控制经费,严格执行标准,严禁赠送礼品,一律吃工作餐。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有200多名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剑指“三公消费”。而近几年社会公众对治理“三公消费”的呼声不断。
上至中央,下至普通百姓,对“三公消费”挥霍国家公款、浪费腐化现象深恶痛绝。针对备受公众关注的“三公消费”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行政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中国经济时报:你对目前的“三公消费”现状有何评价?
竹立家:2006年,我在《学习时报》发表过一篇谈“三公消费”方面的文章,综合各方面的数字,包括公开的和一些人大代表的提案,我提出“三公消费”每年达到9000亿元,其中公车消费4000亿元左右,公费出国是3000亿元左右,公款吃喝2000亿元左右。直到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
尽管近年来中央在治理“三公消费”上下了一些工夫,出台了一些措施,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老百姓没有看到情况好转,甚至在某些地方,“三公消费”有增无减。
“三公消费”挥霍公款,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不符合“执政为民”的理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对“三公消费”进行治理。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如何才能有效治理“三公消费”?
竹立家:我认为治理“三公消费”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要从整体上有严格的制度、措施安排。二是建立监督机制,要动员、安排各级人大承担对“三公消费”的监督责任。三是加强预算管理,对“三公消费”预算应公开透明,并且从一开始就要对“三公消费”预算进行细化。由各级人大对“三公消费”预算进行审定,确定细化标准是否合适。四是对预算外收入要纳入预算管理,严防地方政府私设“小金库”。五是建立严厉的惩处制度。对动用公款进行“三公消费”造成挥霍浪费的,必须要严惩,通过抓典型、“杀鸡骇猴”来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之所以中央治理“三公消费”效果不明显,就是因为惩处环节不到位。
我要强调的是,建立监督、惩处机制是治理“三公消费”的关键和重点。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3月初,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财政部将公开2011年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总体情况,中央预算部门相应公开本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你对此作何评价?
竹立家:这说明备受人们关注的治理“三公消费”问题将步入深水区,进入实质化操作阶段,值得肯定。
我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中央财政在公布“三公消费”预算时要尽量细化,不细化就无法监督。二是必须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向中央学习,全国形成一盘棋,共同治理“三公消费”。三是必须建立刚性的监督平台,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对治理“三公消费”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