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说,现在以他为代表的学者们也正在思考一些方式,比如说他所在的友成扶贫基金会推出的“雏鹰计划”,便是这样一种新的尝试。
据他介绍,友成扶贫基金会是由一批企业家和一些非常知名的企业捐助成立的一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主要的目的是扶贫,而且是以人为本的扶贫,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进行社会创新。这里面就包括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个称之为雏鹰计划。雏鹰计划的目的是给年轻人创造一些去基层锻炼,进而对自身能力自我发现的机会,通过建立青年和基层民众之间的联系,来培养青年的公益精神、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具体做法是,从今年开始,每年招收50人左右参与计划。这些参与者的学业成绩要优秀,自身要有社会责任感,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通过10个月左右的基层锻炼,2个月左右的课堂集中培训,培养自身的各种能力。“我们还找了一批知名的企业家和一些著名的经济学者来担当他们的导师,并且一个学生配一个导师,以便能够及时跟踪、帮助这些学生不断发展。”汤敏说。
据他介绍,雏鹰计划的第一个内容是基层实践。在这10个月里,计划的参与者们主要要做两件事情。一个叫做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这个项目是世界银行批准的一个扶贫项目,为此世界银行给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亿美金的扶贫贷款。过去的扶贫都是政府给一笔钱,同时政府决定这笔钱的用途,是给这个地方修路还是建学校等等,这是一种政府主导型扶贫。但新的理念是,政府把钱给这个村里,由村民自己来决定是修路还是建学校,并且由村民自己来实行和监督。这种方式已经在一些地方做了一些实验,事实证明,比过去那种政府主导型扶贫效果要好得多。
现在准备较大规模地推广这种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些人,称之为项目的协调员,去帮助村民实行。雏鹰计划的一部分参与者们通过宣传,帮助村民来了解到底这些钱需要怎么用。在这个过程中,协调员通过一系列的宣传、组织、发动来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汤敏说,现在许多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组织能力、说服能力以及了解老百姓需求的能力。通过这种锻炼,能够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帮助了这些贫困地区的发展。
另外一部分参与者,则会通过扶贫办组织的社区互助资金来帮助农民解决怎样运用资金的问题。汤敏表示,现在国务院跟扶贫办、财政部联手,国家财政在参与试点的每个村里拨15万元人民币作为种子基金,再加上村民自己的一些钱,给贫困人口发放贷款,让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脱贫。这种模式已经运作了好几年,到目前为止,17亿元人民币的财政资金已经拨了下去,中国已经有1万1千个村子在实行这种村基金模式。现在要做的是把这种模式向更多的贫困地区推动。
在推动的过程中,需要宣传,需要教给村民们怎样有效率的运用资金,包括怎样把村民组织起来,怎样去找出贫困人群,怎样建立账户,怎样来监管,怎样把钱收回来等等。这需要很多人帮助村民去做。在这个过程中,雏鹰计划的参与者们能学会怎么样组织村民,并且了解村民的需求,同时自己也能得到锻炼。
第二个内容是培训。对于这些参与者的培训计划,汤敏介绍说,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基础素质,包括公益理念的培训,中华文化的培训,还包括怎样组织群众,怎样管理,怎样解决问题,怎样做演讲,怎样进行人际交往。“我们会找最好的培训老师来给这些学生做培训,在下去之前和下去之中,都会掌握一定的方式。”他说。
第二个部分是导师制度。基金会会邀请包括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徐小平这些中国非常著名的企业家,还有一些知名教授等等,一个学生配一个导师。这些导师将作为帮助这些同学成长的志愿者。他们每年至少有两次以上与培训者交流的机会,面谈,答疑,帮他们修改报告等。接受培训者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通过电话与他们的导师进行交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这些培训者与这些人有所接触,从中学到有益的经验。
第三个是就业支持。这些接受培训者经过了一系列的锻炼,不仅有爱心、能吃苦,而且还了解了中国社会最底层的情况,这种人才往往能够受到企业的青睐。汤敏说:“我们跟一些企业签了约,这些企业有了就业岗位会优先考虑他们。企业对他们很关注,甚至在招聘志愿者的过程中,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就会跟我们一起面试。如果这些培训者们要到国外上学的话,我们也会为他们提供推荐信。如果一些人参与了这一年的培训以后有兴趣做公益,我们也可以向这些国内急需公益人才的基金会推荐。通过这些办法,使培训出来的人才不至于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