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从去年开始,湖北省武汉市大规模更换电表,近日有部分居民反映,换了电表后,电费明显“涨高了”,是电表跑快了吗?日前,针对市民疑问,武汉供电公司向记者提供详细数据分析,并不是电表跑快了,而是多种因素导致市民对电表有“误读”。 更换电表后,市民家中电费“暴涨”,不仅发生武汉一地,上海、江西等地也有发生,以至于有不少网友想出“土办法”来检测家中电表是否正常,可以说,这种现象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全国性公共事件。 对于居民电费突然变高,武汉当地电力部门的解释是,有三种因素导致“误读”:一是电子表的计量灵敏度提高了;二是原来的机械表,由于超期运行导致计量准确度下降甚至发生了故障,确实是少计了电费,居民形成了一个月就用那么多电量的印象,换了电表后,以上问题消除,但给用户的感觉是换表后电量就增多了;三是抄表周期与用电周期不同步。 尽管听起来电力部门的解释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果真像电力部门所讲的,“祸根”源于新式电表吗?实际上,国家对电表准确度的要求为二级,也就是说每计量100度电,允许误差为正负2度。无论是老表和新表,要求都是一样的。有些老式转盘式电表,由于内部使用轴承,机械结构可能会有老化,影响电表准确度。但是,只要是在规定的使用周期内,电表的准确度是能保证的。换言之,表的新旧和准确度,也没有必然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普通老百姓手中的“三块表”——电表、水表和液化气表。不管哪一块表出了毛病,尤其是遇到较大误差,基本流程大都是,向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液化气公司投诉,然后消费者拿着自己的“表”,到三家指定的地点去检测。而检测机构基本是这些垄断企业的下属单位或者是有利益关联的检测机构。 正是由于电力部门的大包大揽,既要自己安装电表,又要亲自插手校对监测电表,因此,即便电力公司出面向公众真心实意地解释,公众还是不理解,纷纷质疑。由此可见,面对类似电表检测质疑,电力部门想单靠自己“自证清白”,不仅满足不了公众的知情权,也很难撇清利益瓜葛。笔者觉得,不妨用一个中立的第三方机构,对用户电表进行权威检测,当然这种机构要独立于电力部门,并且具有权威资质,检测费用由电力部门承担大部分。如此,不但能还电力部门以清白,也能让普通消费者心服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