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整体上市存在未解难题
2011-03-02   作者:陈宁远(上海,财经评论人)  来源:新京报
 
【字号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目前122户中央企业中,除了2家电网企业、3家电信企业、2家石油石化企业之外,其他企业都处于竞争性领域。如果硬性要求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国有经济将所剩无几。也许20年后,大家会发现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会沿着资本市场这条路走到一块。(据3月1日中广网)
  这是国资委又一次就国企全部进入资本市场表态。此前,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向媒体表示,20年后所有央企都将成为“不附带任何存续公司和母公司”的上市企业。
  央企整体上市从某种角度说是个好消息。
  首先央企整体上市后,必须照章办事,按时按点公布经营状况,按时按点给股东分红。而这两点,目前几乎没有上市的央企能做到。因为即便是央企上市公司,戴上了集团母公司的帽子,就有了消息和利润的躲藏之处。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之类的巨无霸公司,其集团公司的状态就鲜为人知,更不知上市公司给它们的分红都到哪里去了。
  而一旦整体上市了,普通国民只要买些许股票,就可以作为投资人向它们咨询、质疑。这大大降低了普通国民参与监督央企运作的门槛。
  其次,从企业运行的一些细节来看,整体上市也有许多好处。比如容易消除母公司集团和上市公司主业的关联交易,而这种关联交易在国企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屡禁不止。再如将建立起有市场准则的管理团队。因为上市公司管理团队的市场化,不是一纸调令就可以满足的,尤其是独董的聘用。
  不过,还需要看到,尽管具备上述好处,却依然无法解决央企的根本问题。因为央企整体上市只是在央企的内部经营机制上做文章,并不会必然实现中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而且容易将深化国企改革和追求国企效益混淆在一起。
  深化国企改革表面上看是就国企说事儿,但事实上却要求政府出面建立平等主体的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这需要更多行政的力量从企业组织中退出来。
  将视野放到全球,发达国家也有所谓的“国企”,这些国企也上市融资,如曾经的美国“两房”,但“两房”是福利型企业,且美国的国企都身处市场中被认为不能赚钱的行业。发达国家中,拥有国企较多的是英国和法国。但英国的国企早在撒切尔时代就卖掉了,法国的国企则多集中在军工航天和基础设施行业,这些“国企”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均高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追求。因此,央企上市,首先需要明确一个目的:上市融资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追求自身经济效益,那么与公众对国企的定位仍有较大距离,也并未在改革的步伐上更进一步。
  而若把央企的整体上市看作是行政力量退出市场交易的一个步骤,那么这完全符合深化国企改革的渐进式步伐。但前提是要搞清楚如何管理央企的整体上市?谁来做央企整体上市的控股股东?
  据媒体报道称,国资委要新成立一家公司来控股。
  需要首先弄清楚的是,这家即将成立的新公司,将如何建立起国民“储蓄”和普通国民的关系,如何履行向全民股东分红的义务。若它还是所谓代理出资人的描述,那么它就依然不是一个在市场中有明晰产权的公司,而是一家行政性的机构。这和央企现在的母公司集团不上市,却操控上市公司没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央企整体上市,从技术层面上看,是进步,但从公司属性和产权等角度来看,仍然存在诸多未解的难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1月份中央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4% 2011-02-28
· 苏州吴中与16家央企等商签57亿元投资项目 2011-02-25
· 2010年央企对外捐赠近42亿元 2011-02-25
· [关注]网民建议:建立央企红利信息披露制度 2011-02-24
· 说央企高管薪酬较低,有些撒娇 2011-02-2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十二五”开好局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思想]通胀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杀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