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借新概念悄悄变
2011-02-21   作者:周子勋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就在央行再次实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以应对市场流动性的同时,央行针对货币调控的目标也在发生细微变化。18日,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一篇《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的署名文章,刊登在央行网站上。盛松成在文章中称,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社会融资总量则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这是央行官员首次明确界定社会融资总量概念的内涵,显示出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从技术层面上正在发生细微的转变。
  事实上,去年年底“社会融资总量”这一个概念提出后,央行就开始将其慢慢推进。在今年1月份就已拟定一份征求意见稿,拟编制和公布社会融资总量以及更大口径货币供应量M3、M4。所谓社会融资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具体来看,社会融资总量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发行、保险公司赔偿以及其他部分。
  与原来新增信贷相比,社会融资总量涵盖对象要宽泛得多,这个概念的提出无疑会影响到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联系到此前央行关于信贷和利率市场化在内的一系列撰文,可以看出货币调控正在发生新的悄悄转变。
  去年年底央行提出回归稳健货币政策,但今年初以来一直没有提出具体的信贷指标,以往为人们所熟知的新增贷款目标开始逐渐淡出。不过,央行是否会很快将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调控的中介目标,还需要一定时间来观察,而且最终是否会实现也是一个未知数。
  从当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央行显然只是把社会融资总量这个指标当作一个监测目标,而不是中介目标。货币量和信贷量依然还会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因为,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身执行情况而言,也一直没有得到精确落实。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新增贷款占到了M2变动的七八成。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情况来看,一直就比经济增长速度要高许多,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更是远远超出了经济增长的需要,虽然稳定了经济,但是过多的流动性的负面效应也很严重,虽然去年四季度以来就开始不断紧缩货币,今年以来速度又有所加快,但今年1月份M2增速仍高达17.2%,1.1万亿元新增贷款也再度超出各方面预期,显示出央行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与目标之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去年央行官员曾提出广义货币供应量数据已经难以对社会总需求和物价做出有效解释,因此,货币信贷目标需要根据“社会融资总量”的变化随时作出调整。统计显示,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同期,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则呈现出一个急剧下降的过程,由2002年的92%下降至2010年的55.6%。
  随着科技发展、金融创新,金融机构规避信贷管控手段翻新,但无论金融机构怎么规避信贷管控,其资金投放都会被纳入“社会融资总量”统计中。一般而言,银行表外业务主要有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2010年为例,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元,但是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从金融体系新增融资就达3.47万亿元。在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直接融资方面,近年来的增速更是远远超过信贷增速。统计显示,2010年企业债和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分别达1.2万亿元和5787亿元,是2002年的36.8倍和9.5倍;2010年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运用合计约1.68万亿元,是2002年的8倍。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融资总量统计与新增信贷数据相比,滞后时间更长。而且目前国家统计局与央行在统计上也存在差异,如果再加上其他的部门数据,那么这个统计差异会更加难以协调。事实上,从央行与银监会等在金融发展与监管方面的冲突可以看到,央行要对货币政策目标作出大幅调整难度很大,而且会与其提出的市场利率化改革相违背。因此,央行官员近期频频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呼声之后,对社会融资总量首次明确界定,其背后的动机无非也是为了给以后的货币调控转型留出空间,而当前还将继续完善对M2和信贷目标的调控,时机成熟后才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调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货币政策在与市场博弈中寻求平衡 2011-02-21
· 央行再度上调存准率 货币政策难言紧缩 2011-02-19
· CPI未“破5”,货币政策奏效 2011-02-16
· 央行今起加息0.25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将继续紧缩 2011-02-09
· 周小川:把握稳健货币政策内涵三个关键 2011-01-2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十二五”开好局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思想]通胀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杀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