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网的交流中,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长纪宁说,应该通过8大措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他表示“我想通过这些综合措施,能够缩小目前的居民收入差距”。(《上海证券报》12月8日) 纪宁副司长说的“应该”,当然不像一般人说的“应该”,只是民间建议性质,而是带有政策方向性,也可能就是透口风,表示调节分配格局这个已经研究多时的政策议题已经有了进展。很多媒体干脆称之为“发改委建议”,也是这个意思。 发改委建议?向谁建议?当然不是向普通人建议,那只用宣布就够了,也不是向各政府相关部门建议,因为办事程序上说,应是相关部门向发改委建议。发改委建议,就是向国务院建议了。 调节收入分配格局作为一个政策议题,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综合媒体报道,发改委在2006年初步拟定了收入分配调节方案,随后两年举行了四次内部征求意见讨论会,2009年3月、9月又组织了讨论和修订。今年3月媒体报道“这一次是被退回了,还需要修改”,8月媒体报道部委间尚存概念分歧年内出台困难,11月媒体报道基本框架已定。现在,公开表示应该采取8大措施,应是框架已定的证明,而方案年内难以出台,似乎也成定局。 从政策议题提出,到框架基本确定,时间已过7年。正是在这7年间,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两会上、媒体上、学术界、民间舆论越来越热切的论题。7年间,房价已经涨了多少,陷多少人于房奴境地,今年下半年,物价开始波动,又有多少人开始忧心于生计艰难。7年时间,我们听到有了“基本框架”,终于看到了8大措施,不由人不感慨。 说是8大措施,细看并非方案,只是原则性说法而已。我们当然相信,8大措施终究要体现于方案,但在方案露出水面前,原则性的说法虽然可以说是进展,但也只能说燃起一些希望。呼唤千万遍,期待整7年,希望即使不说磨去,也应该说等得太久太苦了。 8大措施不在这里详述,简要言之,是扩大就业、报酬与增长同步、调控垄断行业工资、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税收调节、加大民生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分配透明度。 这8大措施,初看并无新意,涵盖似乎全面。但细看尚有不足,例如缩小地区分配差距,基本没有涉及。有些措施,可能会相互制约,例如扩大就业,与保持报酬增加同步于经济增长,可能两相抵消;促进农民增收,如何避免物价迅速上涨;税收调节,在央地财政收入不合理状态下,可能新推多项地方获益的税种,是否总体上增加中等收入甚至低收入家庭的税负,从而抵消了收入的增加部分,都是问题。 加大民生投入和完善社会保障,属于间接增收办法,这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与财政分配的选择。教育投入永远达不到占GDP4%的指标,已是先鉴;一些地方动辄启动收费项目,不仅水电气热等基本民生物品不断涨价,甚至市内通行都设卡重重,也是明证,显示增加公共服务与投入社会保障会面临困难。 疑问还有很多。在方案出现之前,恐怕人们还很难对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抱有信心。而且即使见到方案,在政府几乎只能直接作用于公务员加薪和在最低工资增加上面起到直接影响分配的情况下,如何落实方案,也是问题。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7年只能“基本框架已定”,而不能出台方案,固然可证明问题的复杂性,但尤其可证明阻力的巨大。部委间的差异,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的差异,公务员职业与普通职业的差异,税收负担与企业支付能力的差异,整个社会深入到毛细血管的“关系成本”,庞大政府支出中不合理部分的存在,都将对居民收入增加产生影响。这里面有很多问题未能被8大措施涉及,也令人对居民增收产生某种犹疑。 虽然未见人下来,但发改委有8大措施,算是楼梯响了。方案尚未出台,好歹不是遥遥无期,仅此而已。
|